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ID:9800137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0

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_第1页
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_第2页
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_第3页
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_第4页
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6期。摘要:近十年阅读教学与以往相比有很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研究性阅读和新概念阅读两种新的视角来诠释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在个性化阅读、语感教学、自主阅读、快速阅读、互动性阅读等方面,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方式,如网络阅读、扩展性阅读应运而生,提性阅读、比较阅读和批注式阅读重受重视。对阅读教学机理的研究如阅读心理、阅读与听说写的关系、阅读与环境的关系及阅读中人文因素的渗透等也深受重视。关键词: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方式;阅读教学机理中国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2、0-0186(2003)06-0031-07“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之一。”[l]阅读的本质是根据语言符号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2]“阅读教学”这个名称最早应用于小学语文课方面。1950年教育部拟订《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就规定‘语文教材以阅读为中心’,并提出‘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点’。1956年10月教育部规定‘阅读教学的任务’,还指出‘阅读教学的进行采取讲读法’,解释‘讲读'就是讲解的阅

3、读。同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阅读课'的标题改为‘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3]此后,从阅读教学到“讲读教学”或“文学教学”,再到“阅读教学”或“阅读训练”,总体趋向于采用“阅读教学”这个名称。从阅读教学占语文课时量的比重可以确认它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但它又一直是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心理学界重实践,语文教育界重经验”,[4]但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中心,无论是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的训练派,还是以语感培养为中心的感悟派,均是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展开。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4、标准(实验稿)和2000年颁布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又沿袭以往重视阅读教学的传统,元疑对推动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综观近十年来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观点陈杂、实践方式多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补充、修正或否定中曲折地前行。[5]鉴于此,对阅读教学进行认真的回顾、梳理、总结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对把握和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推动和促进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推动正在进行的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无禅益。一、近十年阅读教学综述(一)阅读教学理论的新视角研究性阅读和新概念阅读阅读理论研究与语

5、文教学的科学化和人文化思潮密不可分。20世纪7080年代.为了扭转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更多地强调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由最初讲究语文学科的训练体系、训练技法到最终将学生当成变相的工具进行训练,“科学化”走进“异化”的死角;针对“科学化”的弊端,人文性被提到一定的高度,但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及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短于定量、长于定性的研究范式.使语文又陷入了为人文而人文的误区。如何更好地将语文进行科学与人文的合理整合,是近十年来语文教育界积极思索和探讨、研究的问题。近十年来很多阅读教育理论应运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研究性阅读和新概念阅读,这两种理论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如何更好地解

6、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尽管这两种理论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1.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源于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本质上是知识和经验并重的生成性课程,它具有广延性、问题性、亲历性、差异性、教师影响的指导性与学生参与的主体性等特点。在价值取向上,它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整体素质发展与个性发展、主体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6]研究性阅读主要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占有资料,广泛阅读;针对问题,组织探讨切磋,共享研究资源;抓住问题。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展示研究成果即"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研

7、究、探讨、表达、创造,从而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目的。[7]研究性阅读的特征表现为问题研究的中心性、学生活动的高度自觉性、教师角色的相对辅助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及课堂评价的包容性与激励性。研究性阅读一般由“教师导人一一学生感知一一师生设问——学生独立研究一一集体讨论一一学生表达一一师生总结评价”等环节组成。就阅读内容而言,以经典名著提高学生品位,以时尚书刊满足学生兴趣,二者并重,进而激励学生的研究热情:就阅读方式而言,课内以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