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ID:9796318

大小:9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0

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_第1页
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_第2页
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_第3页
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姓名:班级:学号:内容摘要:通过郑板桥的画竹技巧,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结合自己的绘画经历,体会中国绘画作品的意境,并简要区分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关键词:郑板桥的绘画技巧绘画经历意境一,中西绘画风格的差异关于艺术创作的问题,中西方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欧美许多绘画大师都主张绘画是客观景物的真实再现,他们甚至把作品的写实程度作为衡量作品良莠的标准,然而中国的画家主要讲究艺术作品的意境,即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高度统一,他们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的提炼、升华.荀子曾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即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2、又要精炼、集中的表现生活和自然。虽然中西方对于艺术作品欣赏有巨大差异,但是相比之下,我还是对中国的作画技巧颇有兴致。简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含义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而且历代都出现了一些极具影响力的绘画大师,也流传了许多带有时代意义的绘画珍品,郑板桥就是清代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显著的成就。郑板桥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于是他将自己的情致和理想都融入到山水画上。他一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这与郑板桥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竹子象征着正直、生命力强和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而他也带着一种”倔强不驯”之气。郑板桥很爱竹子,在他笔

3、下的竹子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客观物象,竹子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他的良朋好友。郑板桥曾在《题画》中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狂画云乎哉。”这实际上讲的是郑板桥画竹的创作过程,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正是说明了艺术创作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结合和统一的过程。当我们作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在我们大脑中形成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眼中之竹

4、。其次,要观察客观事物和自然景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创造意象,即胸中之竹。最后,用娴熟的技巧把这个意象表现出来,这样创作出来的自然物象就被人格化了,这就是手中之竹。郑板桥之所以在绘画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这与他的细心观察和分析是分不开的。三,以自己的作画经历感受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作画技巧.其实这也是我们作画时所遵循的规律。记得在高中画色彩静物的时候,老师总是习惯性的将一些罐子、水果很随意的仍在桌上,然后让我们任意发挥。画画前我们经常要和静物对视几分钟,观察物体的形体特征和质感,对这组静物有个大体印象,这就是郑板桥所谓的胸中之竹。当对

5、这组静物有个大体了解以后,我们会考虑这组静物的冷暖关系,整体色调和构图,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基本的蓝图,把自己的思想融合到作品中,达到人物合一的境界。这是我们作画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画室人比较多,很多同学的角度都是自己规划的,比如说,我在画这组静物的时候,如果按照桌上静物摆的位置,香蕉、罐子、苹果连成一条直线,这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显得有点呆板,而且这样的构图形式空间也不好把握,所以我便主观性地把香蕉移到右边去了,这样就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构图,达到了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效果。另外,由于光源角度和作画经历不同,每个人对同一组静物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在画这组静物的时候,我感觉这

6、组静物的色调偏冷,所以我画的整体氛围是冷色调,可是,我们其他很多同学,感觉这组静物偏暖,因此他们画的偏暖一些。所以说艺术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的再现,而是凭借自己的体会表现对象,把眼前的景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自己的感受与眼前的景物融为一体。这就是郑板桥所谓的胸中之竹。当我们对这幅静物有一个大体构思和定位的时候,我们就要利用画笔和纸,将脑中的意象表现出来,但是不管我们的技巧有多高超,不管我们的笔触隐藏的多完美,都无法将实物原封不动的搬到自己的画面上。绘画是艺术的表现,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体的完美结合,而不是客观物体的真实再现,我们只能用最完美的技法

7、表现客观景物,但是不可能使它再现.由于技法,由于工具,纸张等的客观局限性,我们也不可能将自己心中所想的情景完全表现出来。我在画这组静物的时候,极力想把罐子,香蕉,衬布的质感表现出来,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罐子还是显得比较生硬,笔触也没有完全隐藏,它的最后效果和预期的成果相差甚远。这就是所谓的手中之竹。四,体会意境和意象的区别.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让我们体会到意在笔先的含义,更让我们对意境有了初步了解。谢赫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批评家,他总结了很多经验理论,对中国古代绘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谢赫主张艺术家睁眼看世界,并形象的把它表现出来,但是艺术家不

8、能停留在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