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学模式初探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

ID:9795717

大小:1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0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本教学模式初探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张希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逐步发展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我校在各级课改专家手把手地指导下,在人本教学领域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师生不断地努力,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本人通过学习大量的校内外人本教学理论,通过“实践—失败—再实践—再失败—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深入体会了人本教学。下面通过“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从人本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的侧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复习提问无难度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所以

2、在一节课的开头,复习提问的内容应该是无难度的问题,是前面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本节课的研究需要的学过的基本知识。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应该复习提问的是:(Ⅰ)若,,则()有两个不等实根、(),这时和的解集是什么?(Ⅱ)若,,则()有两个相等实根、(),≥0≤0的解集各是什么?(Ⅲ)若,,则()无解4≥0≤0的解集各是什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只需提出问题即可,不用教师解答,也不需要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学生直接举牌回答上述问题就可以了,目的是达到恢复记忆,这是本节课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应

3、该指出:学生主动举牌回答问题是以给学习小组加分为前提的,不然就会出现会而不答的情况,就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二、解决略有难度的问题在这一环节过程中,相当于让学生直接带入公式解题,或者就是让学生直接应用基本知识解题,所以这类问题对于不同的同学可以理解为没有难度或者略有难度。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这一环节时,给出下列问题:例1、解不等式(1)(2)≤0(3)≥0(4)例2、解不等式(1)(2)≤0(3)(4)≥0例3、解不等式(1)(2)≤0(3)(4)≥0对于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讲解,由于

4、学生在学案上提前做了,所以只需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答案,个别同学有问题同组同学互相提醒一些就可以了,教师巡视一下,向学生明确一下答案的正确性就可以了。有时也可以用投影仪展示一下学生的正确答案。三、解决有些难度的问题这类问题已经有一些同学可以做得很好,也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可以说是“你会我不会的问题”或“我会你不会”的“窗户纸”问题,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的问题难度加大了一点。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这一环节时,给出下列问题:例子:解关于的不等式1、,2、,3、4解决这种难度的问题,首先要给学

5、生时间自悟一下,尽管有些同学提前做了;然后在给学生时间交流和讨论,各学习小组先达成共识;最后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汇报成果的方式,可以是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也可以学生主动到讲台上讲解,将思维过程展示给全体同学。当然,有时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能不完整,这时小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它小组同学也可以提出质疑,然后进一步完善思维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简要总结拔高,进一步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四、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提出的新问题,有一些是高一高二时研究过的,也有一些是新问题,其中有一些同

6、学能解答,许多同学还不能很好地解答,但还是有一些思路的。例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逆向思维例1、解下列各题(1)已知不等式≤0的解集为≤2或≥,解不等式(2)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求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适当引导,搭阶设台。对于这个例1,教师可以提问: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何时“取中间”,何时“取两边”?为什么例1(1)中不等式≤0解集“取两边”了呢?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后,再汇报和展示。教师做好适时恰当地评价和总结后,进一步拔高,提出新问题。例2、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R或空集的问题(1)对一切

7、,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3)已知不等式无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决这些问题,仍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最后让学生汇报、表现和自我展示。当然了,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学生的表现可能欠佳,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后提出质疑,完善前面学生的成果。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在原来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问题,即进一步拔高。问题:1、若例2(2)中“定义域为R”改为“值域为R”,问题又如何解决?2、在例2(2)中若将底数2改为,问题又如何解决?通过教师搭

8、阶设台,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通过学生汇报表现,在原来问题答案的基础上,使得新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五、有必要提出的高难度问题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高考试题,班级内很少有同学会做,更谈不到能做得全对,这类问题尽管是某省高考题,但是超出了我们学生的能力,在班级内讲了也是白讲,收效甚微。这类问题可以作为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