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教案

庄子《秋水》教案

ID:9787985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庄子《秋水》教案_第1页
庄子《秋水》教案_第2页
庄子《秋水》教案_第3页
庄子《秋水》教案_第4页
庄子《秋水》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秋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庄子的《秋水》P225一、庄子及其思想参见教材P225注解①。庄子,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家贫,但鄙弃功名利禄。其基本思想是: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的思想既有唯物的一面,又有唯心的一面;既有批判现实的一面,又有逃避现实的一面。庄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也是文学价值最高的。正如教材的“评析”(P226首句)所言:“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写得最生动、最奇瑰、最浪漫,是诸子散文创作的颠峰之一。”他文章的特点是:善用寓言说理,想象丰富,比喻生动,言谈机敏,思想

2、深邃,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二、庄子的著作即《庄子》。今存郭象注本33篇,其中内篇7,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而外篇15、杂篇11被认为可能出自其门人后学之手。尽管外篇、杂篇的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如:政治上不仅主张绝对的无为,有时还主张上无为而下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有宣扬混世的,也有赞成避世的;在人生观上,有提倡寡欲的,也有鼓吹纵欲的;在对待不同学派的态度上,有坚持混合齐同的,也有针锋相对的)。这些分歧或曰矛盾,表明了庄周之后,庄周学派也在发展、分化。反映了从战国中至秦汉间的社会变革及各种学派间的相互渗透。但只要不违背《天下》篇所表述的庄周观点,都应归属于同一体系。因此可以说,《庄子》是以庄周思

3、想为主体,从战国中至秦汉间庄周学派的总集。它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从全书的基本倾向看来,完全体现了在野派的政治态度,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仇恨,尤其在哲学领域里,广泛而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完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体系。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它那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创造性的寓言,辛辣的讽刺笔调,生动逼真的描绘,灵活多样的句式,丰富的词汇,在中国古代的散文史上,是很少能够与之伦比的。《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复杂的。知识分子几

4、乎都爱读它,连封建帝王也很重视它。唐天宝元年,还诏号庄周为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或取其无为寡欲,保命养生;或取其不满现实,鄙弃功名,或学其悲观厌世,自我超脱,自我陶醉。从现存的晋人郭象《庄子注》算起,评注《庄子》的数以百计。有的说《庄子》与法家同源,有的把《庄子》与儒家合流,有的说《庄子》等同佛家,有的以阴阳家、神仙家的观点去解说《庄子》。虽然各有所见,但总未能揭示出《庄子》的实质,近几十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开展了对《庄子》新的研究和评价,而且对《庄子》进行了多种注释,出现了大批的研究论文,形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庄子热。但关于庄周其人,《庄子》各篇的写作年代,《庄子》

5、在哲学、美学、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不少分歧、对立的看法,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三、《秋水》分析1、解题秋水篇,主题思想为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秋水”即秋天雨(见课文注解①最后一句)。取篇首二字作为篇名。《秋水》由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次对话构成。它根据“万物齐一”即相对主义的观点,阐述道家清静无为的人生观。课文节选的前两次对话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寓言,给人颇多启迪。第一番问答,写河伯的自我中心心境——“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河伯的自以为多,和海若的未尝自多,恰成一鲜明的对比。第二番对话,述时空的无穷性与事物变化的不定性,指出认知与确切判断的不易。2、课文翻译第一段(P

6、225)【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音四,岸)渚(音主,水中陆地)崖(高的河岸)之间不辩(同“辨”,分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向东)行,至于北海,东面(即面东)而视(眺望),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改变)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虚数,很多,各种各样),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而且)我尝闻少(以……为少)仲尼之闻(学识)而轻(轻视)伯夷之义(义举、义行)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参见注解14,指学识渊博且品性高尚之人。现在该词的意思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或某一领域的

7、行家)。”【译文】秋天的雨水按季节如期而至,无数条江河的水都汇入黄河,黄河的水流大得在两岸洲岛之间分不清是牛是马。于是河神洋洋自得,以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到自己这里了。它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脸朝东眺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自得的面容,仰视大海对海神若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各种各样的道理,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呀。而且我还曾听有人小看孔子的学识,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