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ID:9787676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郝沁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数学课中,有效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是很重要的,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需要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性。《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建立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效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如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

2、。  高尔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们精心设计每节课,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我们经常采用如下方法: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均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可以先用一个买东西的生活实例来引入:老师要买一个书包(36元)、一本书(38元)、一个书

3、架(44元),共需要花多少钱?比赛哪位同学最先算出准确答案,然后再说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准确算出来呢?其实这个问题用咱们今天学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去解决就很简单了,那么究竟什么是交换律、结合律,它们在这个题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两个问题,然后在利用这两个知识去解决我们刚才的问题。然后在进入这课的探究,这样可以利用设置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

4、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1.运用比较与分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分类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新知。比如在讲授“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可以将其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对比、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简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2.通过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一年级开始数学课就用到分析与综合,而且贯穿在各年级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在教授“周长的认识”时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利用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如:当问题求周长时,大家就应想到它的边长是多少。反过来,要

5、是求边长时就应该从信息中找出它的周长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就懂的如何下手,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问题的解答了。3.巧设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并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有这样一个问题:去商店给同学们买表演的服装,买一件上衣52元,一条裤子43元,商场做活动,其中一种活动方案是:如果买的超过5套,那么每套可以按90元计算;另一种活动方案是:如果买够10套,商家会赠送一套。现在如果需要买20套这样的衣服,你会选择哪种活动?这样的问题会刺激学生思考并从中找出经济实用的方案,从

6、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三、培养学生是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小学生都敢于问,都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通过实践中有如下收获。1、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我们在教学中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

7、、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勇于提出问题。2、精心创设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在组织交流时,我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经历“猜想(假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