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

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

ID:978432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_第1页
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_第2页
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_第3页
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_第4页
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糖尿病食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尿病的防治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2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

2、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一,糖尿病症状1,糖尿病症状简介,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2(gestational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

3、感(即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胰岛素分解代谢葡萄糖.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可以自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其病理机制都可以归结为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出现紊乱,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而在血液中过剩堆积,进而表现出一些列症状.2,糖尿病典型症状,1)多尿;2)多饮;3)多食;3)消瘦.3,糖尿病非典型症状,1)疲乏无力;2)容易感染;3)皮肤感觉异常;4)视力障碍;5)性功能障碍;6)X综合征;7)原因不明的下肢水肿;

4、8)排尿困难;9)女性上身肥胖;10)手足挛缩.4,糖尿病在中医中的症状,糖尿病在中医中的在中医中的症状在中医上一般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1)阴虚燥热(见于糖尿病的早期):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2)气阴两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3)阴阳两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

5、苔白,脉沉细无力.二,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肾脏合并症,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属于继发性肾脏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导致治疗困难,预后差.中医药治疗本病,若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对早中期病人可取得较好疗效,对晚期病人亦可起到改善症状,减少透析并发症的良好作用,从而成为深受该病患者青睐的有效治疗手段.现将对该病的辨证治疗经验体会总结如下.1."消渴失治,阴津耗损,阴损及阳"为主要病理.消渴病肾病必从消渴病发展而来.临床以糖尿病症状加蛋白尿和(或)水肿为主要表现.消渴之病,本系阴虚燥热,若迁延日久,治不得法,

6、或失治误治,则阴津愈耗,阴伤耗气,阴损及阳是其基本的病理机转和发展趋势.且消渴病多禀赋亏损,《灵枢.五变》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而"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若肾阴不足,肝失所养,常致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之证;阴伤不止,同时耗气,则成气阴两伤之候;气虚失摄,精微外泄,则出现尿多尿浊;久则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精微外泄增多,水湿气化不利,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从而尿浊浮肿并见;若病情继续发展,肾体劳衰,肾气失司,气血俱伤,血脉瘀阻,浊毒内停,则诸证迭起,最终导致肾气衰败,五脏受损,三焦阻滞,升降失常,水湿浊毒泛滥,转为气机逆乱之"关格","肾衰".2."虚多实少,补虚为主,泻实为

7、辅"为辨治原则.糖尿病肾病多发生于消渴病的中后期,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据笔者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阴多虚,且阴虚气耗,甚则阴损及阳,燥热或湿毒之邪亦多兼见之,总之以虚证多见,虚多邪少.故治疗多以补虚为主,泻实为辅.临床当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为气阴两虚,燥热夹瘀证,多见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尿频清长,腰酸乏力,舌质暗红苔干,脉细稍数,治宜滋阴益气,清热活血,用知柏地黄汤加丹参,桃仁等;如系肝肾阴虚,气虚夹瘀证,多见双目干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