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84313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9
《中医——显意识对潜意识的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显意识对潜意识的诠释一般来说身体的种种整体行为是靠显意识(大脑意识)指挥的,显意识指挥身体的六内处(眼、耳、鼻、舌、身、意)去进行各种各样的人类自然活动和社会活动,接触六外处(色、声、香、味、触、法),并通过这些活动得到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以满足生命的需要。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活力圈,也是人类显意识与生命潜意识互相协作,互相依存共同完成的生命杰作。在正常情况下,人类身体的内部器官(五脏)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正常运作的。肚子饿了,也就是肠胃空转,营养不足了,潜意识就通知显意识“身体饿了”,需要进食了。于是显意识就指挥手脚去进行
2、制作食物的工作,然后指挥手嘴进行吃饭的行为。吃饱了潜意识通知显意识,嘴就停止进食。在这样一个生命过程中显意识和潜意识默契配合,各器官就可以正常地进行动作,身体也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我们仔细考察身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细节,会发现当生命进行本能的动作时,显意识一般都会遵从潜意识的要求去指挥身体运作的。但是当显意识违反潜意识的指挥而随心所欲时,这一器官的运作就会出现异常。比如显意识可以随心所欲地不顾肠胃的接受能力大吃大喝,这时肠胃就有不负重荷的状况出现,身体于是出现不适,显意识明显地会被潜意识警告。这就是说显意识指挥的行为出现了“暴”和“过”,五脏就要出现病
3、态。病态是什么?现在看来就是由潜意识指挥的内部器官(五脏)不喜欢的过分之举。谁不高兴?潜意识不高兴。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大家会发现,如果大脑指挥的显意识做的不过分(最起码是潜意识不认为是过分的行为),各器官就不会跟显意识为难,身体就好好运转,潜意识就正常地指挥机体为身体服务,让身体活的健康。但是如果显意识非要找不痛快(其实它是在寻找显意识认定的痛快),潜意识宁愿让身体的内部器官去坏死,也不会让显意识为所欲为。这是人类生命现象中的一个奇怪逻辑。对抗的开始,潜意识用病态来阻止显意识指挥的行为,若显意识还不改悔,一意孤行,那么潜意识就抱定必死的信念与身体同归于
4、尽。这就是潜意识的行为逻辑。只要显意识非要身体过分地去做某一项事情(或者行为),身体的内部器官(五脏)就会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以病态和死亡来对抗。这种行为逻辑应该肯定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为这是一种可以重复的过程。只要显意识指挥了上述行为,身体的潜意识就会做出判断,并进行对抗。所以这种过分行为造成的状况和最终结果显然不是大脑的“显意识”能够指挥的,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在研究身体的这一生命过程时,大家不难发现中国的中医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用下述图表
5、说明:中医表述显意识潜意识结果暴喜伤心暴喜(反对)心有病态暴怒伤肝暴怒(反对)肝有病态暴恐伤肾暴恐(反对)肾有病态过哀伤肺过哀(反对)肺有病态过思伤脾过思(反对)脾有病态中医经常把情欲和脏器连在一起,是解释和说明显意识和潜意识互相关系和互相影响一种学说。把情欲和气连在一起进行研究,中医在很多方面描述出显意识对潜意识的影响和潜意识对显意识的行为反弹,这是西医所没有的独到之处。认真分析人类的各种病症的发病过程和疾病最后的结局有没有表现上述状况的蛛丝马迹?尊重事实的人们对此不应回避。我想一个好的医生最重要的本领在于,他能够通过诊断病人的身体,敏锐地感觉到病
6、人体内潜意识的思维活动,反过来指导病人停止过激的显意识思想活动,以适应潜意识的要求。这就是说,实际上医生应该是人的潜意识的诠释者,同时它也能够对病人的显意识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请注意:一般来说通过数亿年的身体健康实验提炼出来的“本能”{潜意识}是人能否健康生活的最重要的保证。显意识只是一个人的经验,而潜意识则是无数生命的实验结果,所以适应本能才能健康。)可以说中医就是这样一种不断探索潜意识规律的学问。万病之毒皆生于“浓”。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娇激病。明·郑宣《着非庵日篡》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
7、医病。唐·孙思邈《千金药方.症候》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改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清·喻昌《医门法律》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不可治者有六失:失于不审,失于不信,失于过时,失于不择医,失于不识病,失于不知药。六失之中,有一于此,即为难治。宋·张杲《医说》今之医者,唯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清·程文囿《医述》生病起于过用。《素问》治病如权衡,高下轻重,随时变通;若偏娇一说,祸人不浅。明·张介宾《质疑录》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金·张从正《儒门事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