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81626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9
《论加强环境成本会计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加强环境成本会计实施论加强环境成本会计实施 据统计,中国环境污染对经济和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工业污染占了其中的80%,中国污染物的排放量2003年开始大量增加。如果再不采取有效对策,在能源消费增加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排放量到2020年的时候将增加1倍,企业的环境成本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环境成本自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涵义及核算分类 (一)环境成本会计涵义 环境成本会计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从环境影响角度加以考察,运用会计
2、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将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进行确认、归集、加工、分析、报告和利用规范化信息,采用多种计量手本文由论文联盟.L.cOm收集整理段,反映和控制与企业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的过程。 企业的环境成本的会计问题主要涉及企业环境成本范围的确定、分配和计量以及如何正确披露的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货币价值形式来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环境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涉及到环境会计假设、环境会计目标、环境会计对象等方面的研究。 (二)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分类 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3、一般被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1.微观环境会计。它是一个微观的范畴,主要为企业所服务,它反映了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企业对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并且促使企业树立起绿色的生产经营观念,进行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并最大限度地拥有绿色资产,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够使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保证持续发展潜能。它是在微观领域应建立起反映企业环境活动的核算体系,采用适当的确认和计量方式,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环境支出和收益,并对企业的环境行为
4、进行监督和分析,从而为相关的信息用户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满足社会大众要求企业应承担起环境保护义务的诉求。 2.宏观环境会计。它是建立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对各地区自然资源总量进行平衡核算和生态环境保护核算的核算体系。该核算体系主要反映各级政府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补偿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实物与价值运动情况。由于宏观环境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平衡核算,属于社会会计(国民簿记体系)的一个分支。社会会计是会计学与统计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宏观环境会计在数据组织与表现形式上,可以广泛运用会计账户的
5、形式,通过建立账户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分类核算。宏观环境会计可以利用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如对自然资源的核算,除价值核算外,还可以有一定的数量及其他的核算指标。但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构成彼此相互衔接的严密的体系,相互之间存在着严格确定的数量关系。 综上所述,微观环境成本会计与宏观环境成本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宏观环境会计核算是以社会的角度来看待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平衡问题。同时,微观环境核算是宏观环境核算的支撑。 二、环境成本会计实施的主要问题 1.环境成本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建设滞后。环
6、境(成本)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中国开展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90年代中国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进而延伸至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对环境成本会计实施问题基本上很少涉及。 目前中国已经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了约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所有的这
7、些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涉及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企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披露环境信息,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中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很完善,全国范围内只有废水、废
8、气排放物等几项国家标准。虽然有关部委已下达通知要求尽快制定有关环境资源的规章制度,推进三绿工程但这与环境成本核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 2.社会监督缺乏力度。尽管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企业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即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以及社会监督,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