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

ID:9780393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8

《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_第1页
《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_第2页
《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_第3页
《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_第4页
《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东岳论丛Dec~r~2010Vo1.31N..122010~efl2月(ff~31卷//第12期)(DongYueTribune)《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曹静,吕锡琛(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孙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系统总结了前人丰富的作战经验,探讨了如何取胜的各种战术,发现了许多有关战争的客观规律,其军事理论中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受儒家思想熏陶,《孙子兵法》中''仁",善"的伦理内容十分丰富,是构成孙子哲学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兵法;孙子;至善;伦理[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10)12—0136—03孙子是我国古代最具盛名的军事思想家和军事理论家,其代表作《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杰出的军事着作.孙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兵学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基石.明代戚继光说:"习武者不外于孙吴.是习孙吴者,皆孙吴之徒也."(《练兵实纪?储练通论?正习讹》)《孙子兵法》不仅军事思想体系完备,而且具有哲学的意义,"仁","善"的伦理内容十分丰富,构成了孙子哲学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先生评价:"孙子那十三篇兵书,便是解释当时战理.由于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本文试图从伦理学

3、的角度,研究其"善"的伦理思想.一,"善"的伦理与内涵孙子生活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末期,加之他的军人身份而亲历战事,现实的残酷使他认识到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待战争,决不可轻率用兵,而应该深思熟虑,极端慎重,"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以下凡引《孙子兵法》,皆只注篇名.)1.儒家"善"之要义"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向来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在先秦典籍中,"善"有多种意义,儒家认为"善"首先是作为"恶"的反面,与恶对峙,"劝善惩恶"成为流行观念,以"仁"为善,就是先秦儒家善的本质

4、内涵.儒家"至善"一词,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冯友兰先生解释为:"三纲领实际上只是一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是'明明德'的方法,'止于至善'是'明明德'的最后完成.同样,八条目实际上只是一条目,就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步骤,都是修身的道路和手段.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步骤,则是修身达到最后完成的道路和手段.所谓达到最后完成,就是'止于至善"~.136在中

5、国伦理思想史上,人性,道德与善恶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德上善恶的分野也只有参照于一定的道德目的而言才有可能."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大学章句》)."善",是指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包含,渗透着伦理的,人性的美好东西."至善"是指一种完美的境界,朱熹解释为"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它是"明明德"和"亲民"二纲领的最终发展归宿,也是对二者发展的目标要求,要求在实践中把"明明德"的内在修为和"亲民"的外在事功这两方面的个体主动性行为都发挥到最高点.2.《孙子兵法》中"善"的内涵可以说,"善"是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其"为客之道"之说,提倡"非利不动,

6、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之"不得已则斗"(《九地》)的思想.可见"善"是其最根本的道德出发点和归宿,无疑具有最高原则的意义,其它军事伦理原则,规范及全部道德活动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本源于"善".首先,用兵求"善"."善"在《孙子兵法》中通篇可见,说明孙子用兵之臻于化境:"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作战》)"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虚实》)."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军争》)可见,孙子"至善"思想的核心具体体现在以现实的态度致力于卓有成效地打击敌人,夺取胜利方

7、面.其次,慎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的破坏,也给无辜百姓带来灾难,所以兵家文化中的慎战意识是十分突出的.《计》中开宗明义的表达了"慎战"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百姓的生命安危的重大事情,执政者一定要郑重对待,慎之又慎.否则"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火攻》).因此孙子坚决反对那种"乐战好兵"的轻率行为,《火攻》篇更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而止."只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才可一战.[作者简介]曹静,中

8、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博士生;吕锡琛,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子兵法》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东岳论丛Dec~r~2010Vo1.31N..122010~efl2月(ff~31卷//第12期)(DongYueTribune)《孙子兵法》中"善"的伦理研究曹静,吕锡琛(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孙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系统总结了前人丰富的作战经验,探讨了如何取胜的各种战术,发现了许多有关战争的客观规律,其军事理论中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受儒家思想熏陶,《孙子兵法》中''仁",善"的伦理内容十分丰富,是构成孙子哲学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兵法;孙子;至善;伦理[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10)12—0136—03孙子是我国古代最具盛名的军事思想家和军事理论家,其代表作《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杰出的军事着作.孙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兵学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基石.明代戚继光说:"习武者不外于孙吴.是习孙吴者,皆孙吴之徒也."(《练兵实纪?储练通论?正习讹》)《孙子兵法》不仅军事思想体系完备,而且具有哲学的意义,"仁","善"的伦理内容十分丰富,构成了孙子哲学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先生评价:"孙子那十三篇兵书,便是解释当时战理.由于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本文试图从伦理学

3、的角度,研究其"善"的伦理思想.一,"善"的伦理与内涵孙子生活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末期,加之他的军人身份而亲历战事,现实的残酷使他认识到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待战争,决不可轻率用兵,而应该深思熟虑,极端慎重,"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以下凡引《孙子兵法》,皆只注篇名.)1.儒家"善"之要义"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向来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在先秦典籍中,"善"有多种意义,儒家认为"善"首先是作为"恶"的反面,与恶对峙,"劝善惩恶"成为流行观念,以"仁"为善,就是先秦儒家善的本质

4、内涵.儒家"至善"一词,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冯友兰先生解释为:"三纲领实际上只是一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是'明明德'的方法,'止于至善'是'明明德'的最后完成.同样,八条目实际上只是一条目,就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步骤,都是修身的道路和手段.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步骤,则是修身达到最后完成的道路和手段.所谓达到最后完成,就是'止于至善"~.136在中

5、国伦理思想史上,人性,道德与善恶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德上善恶的分野也只有参照于一定的道德目的而言才有可能."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大学章句》)."善",是指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包含,渗透着伦理的,人性的美好东西."至善"是指一种完美的境界,朱熹解释为"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它是"明明德"和"亲民"二纲领的最终发展归宿,也是对二者发展的目标要求,要求在实践中把"明明德"的内在修为和"亲民"的外在事功这两方面的个体主动性行为都发挥到最高点.2.《孙子兵法》中"善"的内涵可以说,"善"是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其"为客之道"之说,提倡"非利不动,

6、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之"不得已则斗"(《九地》)的思想.可见"善"是其最根本的道德出发点和归宿,无疑具有最高原则的意义,其它军事伦理原则,规范及全部道德活动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本源于"善".首先,用兵求"善"."善"在《孙子兵法》中通篇可见,说明孙子用兵之臻于化境:"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作战》)"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虚实》)."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军争》)可见,孙子"至善"思想的核心具体体现在以现实的态度致力于卓有成效地打击敌人,夺取胜利方

7、面.其次,慎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的破坏,也给无辜百姓带来灾难,所以兵家文化中的慎战意识是十分突出的.《计》中开宗明义的表达了"慎战"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百姓的生命安危的重大事情,执政者一定要郑重对待,慎之又慎.否则"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火攻》).因此孙子坚决反对那种"乐战好兵"的轻率行为,《火攻》篇更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而止."只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才可一战.[作者简介]曹静,中

8、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博士生;吕锡琛,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子兵法》中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