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

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

ID:9779482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_第1页
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_第2页
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_第3页
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_第4页
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论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刻画及文学价值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泰勒.L.在《原始文化》中对文化定义为作为社会一名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全部能力与习惯,而文化的存在和表现方式就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现实。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和体现,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所形成的民族心理,将折射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而民族文化心理是指特定民族每一时代都有的基本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它构成了一个民族意识的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如人们的风俗习惯、人生态度、思维模式

2、和价值取向等。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条件的特殊性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差异性,每一个民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殊精神面貌和气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这里的自然基础就是指人们的生理特性和自然条件。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进行的思考立足于民族的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对整个民族性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旧社会时期,中国遭遇了文明失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给整个民族的心灵带来了创伤。本文以鲁迅的

3、民族文化刻画心理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反省与批判,进而探讨其文学价值。  一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认识  1主奴根性  主奴根性是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刻认识和批判。鲁迅认为,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不过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一种循环。鲁迅对中国人的奴隶地位的认识渗透着他对民族历史的忧思。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创建了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伦理,这一伦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影响很大。比如,周公所制定的周礼有上下等级、长幼尊卑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这些礼仪对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极大的强制性,这

4、便成了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进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的社会礼治秩序。由此所带来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正如鲁迅所描述的: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贴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一级一级地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失去个性的人们在这个社会中被规定着,性格的表现往返于既可以此也可以彼的两个极端。鲁迅在《阿Q正传》中刻画了一个时羊(奴)时凶兽

5、(主)的阿Q形象。面对着假洋鬼子等凶兽样的人物时,阿Q便成了羊;面对着小尼姑时,阿Q便是那凶兽。在这样病态的文化氛围中,一个人的完整人格被分裂开来,即做主和做奴。由此可见,这是鲁迅对礼治秩序下中国国民性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这种主奴根性凝聚成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灵魂的主宰,成为国民的集体无意识以及灵魂深处的劣根性。  2民族自大病  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既有地理环境的制约,又有其历史演变的过程。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的文化是世界的中心文化,这反映了国民一种天生的优

6、越感。这种优越感逐渐积淀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盲目自大的病态文化心理。在《文化偏至论》中,鲁迅对这种民族自大病的病因作了分析:由于长期的自我封闭,使中国自处于屹然出中央而无校雠的状态,这无疑就种下了走向没落的祸胎。由于没有受到威胁压力,人们连看到别人的长处也不想去学习了,这就逐渐形成了以民族自大为中心的病态文化。鲁迅把这种民族自大病称为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使整个民族沉湎于残存的旧梦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3个体与群体  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稳定的,孔子所创立的一整套的仁学模式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7、在长久的中国奴隶制社会中,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之中,构成了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理结构。所谓仁是通过一种自觉的投入把个体淹没在群体之中,而儒家文化中强烈的群体主义性质使个性的张扬成了无源之水。鲁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为实现统治,他们在思想上趋于一致,时常以独治众,从而泯灭个体的独立思考。为此,使得中国少有独具我见之人。这是民众对独异者以众虐独的.L.恶果。对此,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为女子鸣不平。同时,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阐述了他所理想的长幼关系原则,要求人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

8、合理地做人,其目的在于恢复人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关于静的人生主张  鲁迅认为,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使人消除缺陷和不平,达到稳定的心理平衡状态,形成静的人生主张。鲁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全面和深刻。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写道: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勾萌绝朕,枯槁在前,吾无以名,姑谓之萧条而止。在鲁迅看来,在这些中国书中,多的是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