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

ID:9776830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_第1页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_第2页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_第3页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_第4页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  内容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慈善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慈善文化现象。本文分析了慈善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慈善文化重构的思路。  关键词:慈善文化缺失重构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慈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而且还可以起到提升我国社会凝聚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当前,我国慈善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深入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有助于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健全慈善机制

2、,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慈善文化缺失的表现    我国拥有着优良的慈善传统,但是当前却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慈善文化现象。我国慈善文化缺失的表现集中体现为:  “索捐”、“迫捐”和“劝捐”现象。慈善行为应该是自愿的,而不应该是被迫的,是人们趋善道德价值的一种自愿的行为表达,是发自内心的。可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索捐”、“迫捐”和“劝捐”现象,很多人是在单位或某机构的倡议、劝导下进行捐款的,而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慈善捐助行为大都是自愿的。  “应景表演”现象。慈善捐赠是不论富人还是穷人的一种行为自觉和生活常态,自觉捐赠行为通常不会等到特定需要时再做应景表演。可是

3、我国目前却普遍存在着为了满足特定需要而进行的应景表演式的慈善捐款现象。  “为富不捐”现象。中国富人对慈善的热情比较有限,尽管有一批先富人群在慈善方面作出表率,但数量很少。    慈善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封闭性和内敛性特征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慈善传统,但我国慈善的价值更强调给予者的大方和仁慈,更突出街坊邻居熟人间的互助,慈善者应该是“富人”所为,施由“亲”始,不习惯向陌生人捐赠。“韬光养晦”、“藏而不露”的处事“潜规则”一直是中国古代商人的行事特征,而许多富人在今天仍然将行善视为财富外露,在更多的时候,他们都保持着

4、“无为”和“内敛”的风格。这些传统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说都不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的营造,而且也不适应现代社会以“公益”为特征的慈善新理念要求。  可见,慈善事业的背后是以由慈善文化所倡导的巨大的精神动力为支撑的,只有根植于文化传统的慈善事业才能够被自觉履行并得到持续发展。    (二)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制约  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财富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我国要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短的多。我国的建国史仅有半个多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更短,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市场经济建立到市场经济成熟经历了三到四个世纪,即使是在中国港澳地

5、区,这个进程也走过了近100年。西方社会的财富文化从贪婪到行善,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相生的。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框定了相应的社会文化,特定的社会文化又决定着相应的财富文化,特定的财富文化决定相应的财富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完全依赖于人的道德内化和道德自觉还不具备条件,只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富观成为社会较普遍的对财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时,热衷于慈善的企业家才会成批涌现。因此,公民慈善意识的回归和适合社会的慈善价值观的建设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三)对慈善行为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行为自然都会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

6、的评价。不同的价值观对同一慈善行为的价值评价不一样,在实践中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慈善的评价也有“过程论”和“目的论”两种分殊:一种认为慈善注重的是过程,不管目的如何结果如何,只要捐了善款、做了善工、有了善心就行,不在乎数量的大小和次数的多少;一种认为慈善应是纯粹的公益行为,是自觉、自愿的理性付出,不能带有利益期许,如果希望能够通过捐赠来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或者为企业以后的经营发展带来某些“方便”,就是目的不纯、沽名钓誉。在目前这个阶段,本文认为对慈善行为的评价标准不宜过高,如果坚持高标准来要求慈善的参与主体不利于把慈善事业做大,也不利于慈善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即使

7、某些考虑回报的慈善,只要符合社会功利标准,仍然是值得赞许的。为了做大慈善事业,舆论要多引导社会来关注和参与慈善活动,但不要过多地去评说,特别是有失公正的评论不仅打击了当事人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慈善行为和慈善自觉。    (四)相关法律制度滞后  法规政策的滞后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制约中国慈善事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的法律对慈善事业参与主体的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利用税收杠杆,通过对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收,以便形成鼓励人们积极捐赠的社会环境。2008年1月实施的新税法在捐赠的税收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宽,即在年度利润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