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6952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浅论伦理之思的飞扬与道德之义的彰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伦理之思的飞扬与道德之义的彰显 [摘要]由樊浩和成中英两位教授主编的《伦理研究》(道德哲学卷·2006)分四个部分彰显“东大理论”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性质:道德哲学对道德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东大标识”的深层推进;中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发掘出具有“永远的现实性”精神内涵,并在哲学层面进行中西方道德传统的对话与互释;科技哲学表现对时代的前沿问题把握的敏感态度和对重大的科技挑战予以伦理化解决之勇气;国外专稿则加强对当代域外伦理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并努力创造出足以与域外伦理学界展开对话和交流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伦理研究;伦理;道德;东南大学。 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方面,全
2、球变暖、环境恶化、网络黑客以及克隆技术等等,使我们亟待把握自身所应遵循的伦理法则,以应付越来越不可预料的周边世界,寻求外界的有序和内心的祥和;另一方面,传统的伦理资源被解构,大量的恒定伦理准则被碎片化,与此同时,我们想获得的新的道德文化资源有待整合、有待获取普遍有效的价值认同。如何多维度地把握和重建我们的道德文化,展现伦理学应有之思和应承之责呢?樊浩、成中英两位教授主编的《伦理研究》(道德哲学卷·2006)无疑是彰显了“东大伦理”之问题意识与学术特质。 一、道德哲学:筚路蓝缕。阐幽发微 如果要重塑道德、再构伦理,道德哲学基本理论研究无疑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繁复的工作,因为
3、一系列的伦理核心问题需要深入解决。而首先要面对的是道德哲学深层次的研究路向问题,以及道德哲学理论突破的研究对象问题。樊浩教授的《论“伦理世界观”》一文则对这些问题做出具有“东大标识”的解答。 他认为“伦理道德作为实践理性,当以‘意识一意志’的复合为研究对象”,接着他提出道德哲学的研究路向应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意识和法哲学意义上的意志,就是合理的伦理体系和伦理精神的两个理想要素,由此伦理学的研究必须实现现象学与法哲学的璧合”,整个问题的关键点就在这里被发掘出来,即“如何找到现象学与法哲学之间的概念中介”。为解决这个问题,樊浩教授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中导出一个至关重要的
4、中介概念“伦理世界观”,即意识与意志整合、现象学与法哲学璧合的概念。通过这个概念,把握住“伦理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在伦理精神中原初的对峙与对立,绝对义务意识对伦理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统一,伦理行为达致的伦理与自然的现实统一”,这都是“伦理世界观的辩证结构和其生长的具体一抽象~具体的辩证过程”;而这个概念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基本品质”即是“伦理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伦理世界观”从“伦理世界”的形成、“伦理实体”的造就、“伦理规律”的体现三方面申言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成为“民族伦理精神造就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樊浩教授行文中的“思之浪”翻腾而来,宏大且细密;其文间表露的思之深邃,灵动且厚实,让
5、人在为其伦理之思的飞扬叹为观止的同时,也深感其筚路之繁累、深耕之艰辛。 高国希的《当代伦理学对道德基础的探索》立足于当代伦理学,试图重新找到道德的真谛;在《论社会事实与三种价值的内在关系》一文中,龚群论述了“价值包容于社会事实之中,并且不同的价值决定了社会事实的不同特性”;陈泽环以冯契、张世英为例,探寻面向未来的道德哲学;江畅探讨的人类生存的四种基本方式,等等论文,无不勾勒出伦理学人对道德哲学基础研究的深入而细致、精致而宏大。 二、传统资源:追本溯源,返本开新 道德哲学的研究离不开中国和西方传统丰富道德资源,如何发掘出中西道德哲学传统中那些具有“永远的现实性”精神内涵,并
6、在哲学层面进行中西方道德传统的对话与互释,仍然是道德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德性论与儒家伦理》一文就充分体现中西道德传统资源的重新解读,以及中西道德论的相融与互通。东方朔在这篇论文中首先提出:“现代社会的道德哲学,在遗落了德性理论之后,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直接把研究路向引导至伦理学中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关系研究。从特殊主义的角度,东方朔援引麦金泰尔的观点:“现代道德哲学有三个根本特点,首先它表现为各种直觉;其次是理性概念的运用;最后即是在对立的道德判断之间处理优先性问题方面的无能。”而这种“理性的无能”引发了道德的困境,使普遍主义之不可能而重返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
7、。普遍主义则迅速抓住特殊主义问题的关键进行反驳,“如果一种道德理论对于特定范围内人们的行为的正当性与否都不能提供判断的标准,那么,其苦心建构的实践理性又将如何指导人们的行为实践?”这一德性悖论如何能解?东方朔敏锐地追溯了内生于中国语境的德性论对于西方德性悖论的解决,“儒家讲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和基础,儒家的仁道原则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因而经得起西方特殊主义的诘难。“儒家的仁道原则虽具有普遍性,但却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普遍性,遵从仁道原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