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

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

ID:9762401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_第1页
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_第2页
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_第3页
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_第4页
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德育对整个教育体系道德教育的影响最大,一方面它关系着小学德育成果的巩固,另一方面它又决定着高等教育德育对象的道德基础。尽管德育历来在我国受到重视,被列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之首,但是德育的地位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德育实效性不高是不争的事实。造成中学德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笔者试图从中学德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这一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以期能引起有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对课程设置的密切关注。  一、何谓德育的

2、实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美国著名教育家诺丁斯说:学校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们成为健康的、有能力的、有道德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其他任务都应该为其服务。[1]既然德育有这么重要的地位,那么德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德育的实效性,是指学校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设置课程,选择合适

3、的内容,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品德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即学校德育既要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又要能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愿意接受德育,认识并理解接受德育在其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道德上的分析、判断、选择,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学生个体的道德行为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能够健康发展,努力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具有良好公民素质的人才,进而影响社会道德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国民素质;(3)学校通过

4、对学生实施道德理论教育,再加上必要的活动实践使学生体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  二、中学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一)德育课程狭窄化  完整的德育课程,在空间上,包括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因素;在时间上,包括系统连贯的教育和非系统的随机的教育影响因素;在存在方式和影响方式上,包括外显的教育因素和潜隐的教育因素。[2]162而在真实的中学德育实践中,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这一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向学生渗透的人文精神被严酷地剥离,教学内容只剩

5、下干巴巴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人文精神教育的失落,必将导致学生价值理想观念的错位、人格发展的畸形、生存能力的降低和创造能力的丧失。  在中学,有限的德育课程的重心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放在思想政治课上,思想政治课成为完成德育知识传授的工具和载体。这在客观上把德育挤到了一个狭小而有限的空间里。同时,德育课程的内容又往往存在抽象空洞、泛政治化、严重重复等问题。虽然我们也强调同样的内容在不同阶段的水平不同,要有时代特性,但事实并非如此。德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层次性、序列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德育,通过读德谈德

6、考德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一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授和获得上,致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理性化而缺乏内在的情感体验。这导致学生的了解又必然是有限和肤浅的。沙赫特的认知唤醒学说告诉我们,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是认知[3]376,而伊扎德的分化学说又认为情绪是人的整个生命中的一种原初的动机系统[3]379,肤浅的道德认知必然导致一个人道德情感的淡漠和道德意志的薄弱。这样的德育不能够深入德育涵养人性的基本价值功能[4],最终导致学生价值观混乱,缺乏对丰富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  教育课程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人的行为实践过程中进行内化的

7、手段,是将目标化为手段的转化力。教育课程就是这样在实际展开的场所里通过教育目标的反复探讨,产生出无限的新目标,从而开拓创造过程的。[5]如果我们中学的德育在现有的德育课程中继续下去,不仅达不到既定的德育目标,而且将会离它越来越远。  (二)德育课程注重封闭式的理论教育,忽视开放性的实践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德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是强调理论教化说教,轻视情感交流:抽象的理论代替了不可言说的体验,机械的背诵挤占了充满激情和灵动的心灵空间,冷漠的禁行规则压抑了情感的交流和涌动的激情。这种不能引起共鸣、不能激发人们心灵震

8、荡的道德教育注定是苍白无力的,就像离开肉体的骷髅,也好似不要学生跳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迂腐可笑[6]。学校企图通过封闭学校课程甚至封闭学校以保留这块净土的办法,堵塞不良信息的侵入,控制学生行为进行理想化的教育,殊不知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封闭式学校教育培养不出适应社会现实的社会化的人。试图把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把学生与高速运转的充满诱惑的社会生活相分离,对学生的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