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54860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7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给中国带来的挑战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给中国带来的挑战的论文原文作者:胡少甫 “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目前正在世界各国迅速传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刚刚袭来还是早就到了,也有不同的观点。当前,国际社会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描述最具代表的是杰里米·里夫金与《经济学人》的主笔保罗·麦基里。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杰里米·里夫金描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在一些发达国家正如朝阳喷薄欲出。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会产生什么影响?建立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是机遇还是挑战?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及深远影响 (一)国际社会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描述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新近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即将爆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他认为改变未来社会有两样东西:一是能源,如同人的血液;二是互联网技术,如同人的中枢系统。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可再生能源体系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或者说能源互联网将是未来社会新经济系统的发展基石。所谓能源互联网,就是在现有能源供给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新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和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互联起来的,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实现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的能源对等交换和共享网络。 杰里米·里夫金先生还提出了第
3、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技术支柱:第一大支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第二大支柱,分布泛在的可再生能源采集,将每栋建筑物作为微型发电站;第三大支柱,本地化的分布式储能技术;第四大支柱,能源互联,形成能源生产和共享的网络;第五大支柱,实现车辆与分布式能源的泛在能量交换。. 英国《经济学人》的主笔保罗·麦基里在今年四月份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宣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认为十八世纪末在英国发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了手工;二十世纪初福特发明完善的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核心是“制造业数位化”。所谓“制造业数位化”,是网络信息革命和
4、材料技术革命的结合。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递的费用近乎于零;“3d打印机”就是未来“制造业数位化”的典型代表。3d打印机是一种智能制造机械,跟激光成形的技术一样,它把一个物品分成很多很多层,然后像打印机一样,一层一层一行一行把它打出来;它利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逐层增加材料,最后变成产品,如零件、汽车或一幢房子。 其实,国际国内还有许多不同的描述。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大致认可的一般性结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
5、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深远影响 首先,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出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经济模式所形成的灾难与陷阱。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经济模式均以化石能源为动力,其结果带来地球人所知的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资源,其枯绝已渐渐临近,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工业模式与社会生态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如果不扭转目前的工业生产模式,人类赖以生存家园将难逃灭顶之灾的厄运。而正在兴起的可再生源能互联网,就是利用如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资
6、源,如果能实现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将从根本上摆脱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道路,从而使人类社会走上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在这个意义上,以可再生源能互联网为支撑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该是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的唯一出路。[] 其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世界制造格局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主要特点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世界制造业总量的比重都持续走低。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279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
7、102000亿美元。其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从5840亿美元增加到1856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93%降低到18.2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330亿美元增加到1923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78%增加到18.85%。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新兴经济体在世界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劳动力成本低廉是根本原因,而劳动力成本低廉又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