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的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从制度和政策、社会环境、政府职能、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层面分析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的出现和发展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又不得不承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涉及面较广,需要着力
2、解决的是存在于制度和政策、社会环境、政府职能、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四个层次的问题。 1.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步伐太慢 2002年《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关系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任重而道远;在农村,以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和健康医疗保障为先导,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保障体系。而现在的各类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各种公共服务机构并没有考虑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存在和需要。 目前农村劳动力总体参保率不超过2
3、0%,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没有参保,其中,既有农村劳动力就业状态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有农村劳动力对现行制度缺乏信任、用人单位害怕增加人工成本、地方政府担心推进参保会影响本地投资环境等主观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现行制度门槛高、转移难,不适合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大,不仅在同一城市频繁换岗位,而且经常跨地域流动,以及阶段性转入非农领域就业。由于农村劳动力户口所在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没有建立或很不健全,现行的养老保险转移政策以及管理手段并不适应他们频繁流动的需要,一旦农村劳动力离开原工作的城市,其养老保险账户很难转回原籍。这种情境下,难免会出现农村劳
4、动力反复参保、退保,甚至只参保不受惠,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村劳动力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滞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较大风险,难以从农业中完全转移出来。虽然部分城市基本上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障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土地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唯一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进城,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一旦失业,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其他诸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现实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在城市参加养老保险,一旦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养老保险关系接
5、续制度不健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横向流动。 2.中小城镇发展滞后 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是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症结。滞后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的非农化和工业化是在城镇以外进行的,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的结果是把大量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排除在城镇之外。 中国城镇化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极其缓慢,以近代工业为基础的城镇化也因此而步履蹒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地方工业异常分散的格局,使我国失去了让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机会;195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分为农业户口和
6、非农业户口两种户口形式。户籍制度人为地压制了社会对城镇人口的供给和需要,它不仅使进城的农民,只能在“体外循环”,不能变成真正的城市人,过着二等公民的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 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1990-2000年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为4.3%。2007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达44.9%,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将快速推进,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9%左右,到2020年城镇人口的比例将达到60%。但是更要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化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同等工业化国家的水平,
7、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暴露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缺陷”和一个“薄弱环节”。即农民工就业过度集中于沿海大城市、特大城市,而最能有效容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中小城镇发展严重不足。 3.对灵活就业与弹性用工保护少 无论在正规部门还是非正规部门,只要从事灵活就业即被认为是非规范就业,这意味着其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法律保障;在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规范就业与非规范就业之间形成用工制度、就业政策、劳动法律、社会保障和服务系统的鸿沟,劳动力市场在按照二元结构发展着,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问题。其实农民工的就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