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

ID:9750533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7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_第1页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_第2页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_第3页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_第4页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求同、完全否定、求同存异、求异求同、求异存同”5个时期,并逐渐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存在系列障碍:受到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囿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而过于封闭;水平与层次相对较低等。为此,在未来特色发展的空间拓展上,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主体需仔细斟酌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整体性。  论文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经验反思;空间拓展    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是一个贯穿教育、民族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发展

2、历史的过程,是在多重推力及因素的影响下生发的。对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不仅可以让我们把握和明了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基石、生长点和突破口等关键问题,而且使我们知道从何处去开拓新的特色发展空间,促进民族高等教育创新性、跨越式特色发展。  一、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历程回顾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  (一)求同时期(1949—1965年):民族高等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早在1941年9月,党在陕西便建立了延安民族学院

3、,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1]。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开展民族工作的需要,于1950年11月24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60次会议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①,方案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院校的办学方针与根本任务。1955年至1964年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民族学院院长会议,进一步强调民族院校“培养政治干部为主,技术干部为辅”的办学方针。至1965年,我国先后建立了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等10所民族院校,为国家和民族地区

4、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干部。这种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的办学方针,指导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  纵观此阶段,民族高等教育形成以满足政治需要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鲜明发展特色。但这种特色仅囿于政治干部的培养,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民族高等教育趋同发展,各民族院校、机构表征为很强的“同质性”。当然,从历史上看,这种“同质性”极强的“求同发展”之特色,只是在当时情景下民族高等教育的一种“必需的”偶然性选择。  (二)完全否定时期(1966—1977年):民族高等教育遭受破坏与发展停滞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

5、历史上称为“十年浩劫”,作为高等教育的子系统,民族高等教育同样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全国10所民族院校,除中央民族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以外,其余8所都被撤销,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停滞不前。直至这场历史浩劫走向湮没的时候,全国民族院校才得以新生,逐渐复办并走向改革和发展之路。  (三)求同存异时期(1978—1991年):民族高等教育恢复建设与改革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伴随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育逐渐走上了改革与现代化之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复苏的春天。原来被停撤的民族院校开始复办,在民族地区

6、兴建了一批高等院校,如广西新建了右江民族师专、南宁师专等。一些民族地区的大学、师范学院、民族学院还成立了一批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更好地适应与满足新时期民族文化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于新时期的民族高等教育,除了要肩负高等教育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还要不断加快自身的改革与建设以及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种专门人才。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积极推行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把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作为指导方针,把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作为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7、的方向,从而促进民族高等教育与所处时代的紧密结合和发展。第二,发挥服务功能。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注重“从地方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民族高等教育,积极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策略。内蒙古、云南、新疆、广西、西藏等省、自治区皆根据地方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谋划,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民族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第三,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我国民族院校在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培养政治干部为主、技术干部为辅”的办学方针,到了20世纪80年代则开始注重应用型人

8、才的培养。这个转变要求对民族高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地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民族班、双语教学、民族高教师范教育等逐渐受到民族院校及普通高校的青睐,它们的目标就是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