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

ID:9744158

大小: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_第1页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_第2页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_第3页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_第4页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内容提要】在全球化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公民而言是认同危机,对国家而言则是安全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后发展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关键词】后发展国家;“去中心化”;国家认同;国家安全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并不平静,前南斯拉夫内战、东亚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社会后果等等,使我们发现,许多尚未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后发展国家,在融入全球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去中心化”的挑战

2、,国家认同出现重大危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它们应该先完成民族国家的建构而后再融入全球社会,还是两大任务同时解决?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一界定国家认同:一个观念主义的概念“认同”是社会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名词形式是identity,指涉身份、属性,带有动态含义的词型是identification,意指“我者”与“他者”联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认同,即认为自我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无论是对具有情感的个人,还是作为文化载体的群体来说,正是这种对身份的确认(认同)将“我者”与“他者”区别开来。认同最初起源于物质主义的因素,

3、如血缘、种族等,但在后来漫长的演变历程中,逐渐受到有意识的政治操作的影响,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观念主义性质。最早把认同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进行讨论的是弗洛伊德。他这样描述认同的形成过程:“首先,认同是与一个客观对象形成情感联系的最初形式;其次,它以回复的方式成为性本能对象联系的替代,就像是将对象注入到自我之中;再次,它可能引起除性本能之外的各种新感受,即自我与他人同享某种共同品格的感受,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新联系的发端。”[1]后弗洛伊德学派的埃里克森(ErickH.Erikson)以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来界定“认同”。无论如何,这种心理学分析手段凸显了认同的观念主

4、义性质。精神分析家主要探讨个人认同,回答“我是谁”的问题。集体认同则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政治的动物”,在托马斯·阿奎那那里被解读为“人按其本性是政治性的,亦即是社会性的”,这意味着人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有各种需要。[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在社会中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而“身份认同”表达的就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结群意识和归属需要。人们常把“国”比做“家”或“国”“家”连用,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对民族国家的认同,继氏族、城邦、帝国等政治共同体之后,成为个人归属需要的最终落脚点。社会学理论认为,

5、社会团体的基础是鼓励成员积极联系的各种观念。观念既可以直接体现在成员间的话语体系和他们交往、沟通的方式中,也可以间接体现在共有的象征、符号和标志中。这些观念使该团体区别于其他群体,使成员感觉到他们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集体身份或属性。[3]集体认同是这些观念的总和。无论宗教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还是政治认同,都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归属于某个群体的精神纽带以及作为“我者”对立面存在的“他者”。国家认同,[4]就是在有他国存在的语境下,人们构建出归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感”。对个人来说,国家认同指个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

6、国成员的身份资格。对国家来说,指其独特属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保持该独特属性的权利得到他国的承认。只有同时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国家才能得以存续。[5]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把民族国家称为“想像的政治共同体”。[6]但是,人们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出对国家的想像?经验地讲,个人或者出于客观的血缘纽带或主观认定的族裔身份,或者与一群人共有历史传统和集体记忆,或者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价值赞同而产生对特定群体的一体感(归属感),最后形成政治意义上的认同。同时,国家通过由一系列符号所象征的“民族基质”(nationalessence)来界定自己,它们代

7、表了群体所赖以建立的诸原则,群体成员遵从这些原则互相约束、共同生活。民族基质可以是某些经典,例如犹太教的法典、基督教的圣经、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英国的大宪章,也可以是各种不成文的神话和礼仪。[7]在时间的横断面上,历史积淀而成的民族基质似乎是一个既定的常量,但在长期的纵向发展过程中,则是一个变量,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与再阐释。二“去中心化”对国家认同的挑战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按照安东尼·吉登斯的观点,全球化的本质是流动的现代性。这里所说的全球化,特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加速向全世界推进这一现象。尽管全球化有沦为陈词滥调

8、的危险,但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它能够有效地解释那些正在塑造和改变着人类政治生活方向的历史力量。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