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41662
大小:6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07
《浅议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教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教与学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教与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教与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中国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立刻感受到浓郁的尊师氛围,他们发现中国教师在课堂里受到学生极高的尊重,并了解到这是中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他们认为,教师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在美国文化中要高得多,教师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敬,这对社会也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师认为其根本理由是中国教师全心全意教学、为学生鞠躬尽瘁。在美国,教师的地位和待摘要: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机构派出了较多的代表团和访问学者
2、参观彼此的学校,交流教学改革的经验。两国的教育工就像两面镜子,他们用跨文化的视野和洞察力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对方,互相学习借鉴。文章聚焦中国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并与美国学校的教与学进行对比,探索中美教育改革中可以互相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中国所;中美教育交流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率先与中国高校建立了姊妹大学,并与中国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办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为中国培训了一大批教育部门的领导和访问学者,并开展了相关的比较研究。早期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课程·
3、教材·教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评论》(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欧美的《比较教育》(parativeEducation)等权威杂志上连载,为中美学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积极的倡议。在此之后,笔者设计和领导的中美校长培训以及学校改革的比较研究也在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及其他国际会议上多次报告,并在美国的《教育与城市社会》(EducationandUrbanSociety)与《学校领导力杂志》(JournalofSchoolLeadership)上发表,获得了中外教育学者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加拿大、澳大利亚、
4、挪威、韩国和泰国的学者引进了笔者的研究策略并开展了同样的比较研究。许多中国学者也在他们参与的一些大型教育研究中采纳了这些比较研究的思路和策略。 近年来,为了借鉴彼此的教育改革经验,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机构派出了许多代表团和访问学者参观对方的学校,通过研讨会、工作坊、课堂观摩、合作教学等形式切磋和交流教育改革的经验。这些互访和交流为比较研究提供了最新和最佳的数据。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2011-2012学年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中国所主办的中美教育工互访和培训项目。在这一学年里,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中国所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分别为来自北京、上海
5、、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贵州、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教与学由.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云南、四川、辽宁、山东和内蒙古的109名教育局局长、校长和特级教师举办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创新培训班。所有的学员都参加了学校的专题工作坊,并参观了洛杉矶地区的各级学校,深入课堂观摩教学。他们与美国大学的教授以及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多次座谈。其中参观的重点单位是洛杉矶地区最早转型为特许学校的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综合性学习中心。该中心是全美著名的教育改革先进单位,先后荣获美国先进蓝带学校(BlueRibbonSchool)、加州优秀学校等称号。
6、尽管90%以上的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墨西哥裔)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但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流的教育资源,约92%的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被大学录取,就读学校包括加州地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在美国教育改革中创造了奇迹。2012年春假期间,该中心的华裔主任率领全体教师和行政人员共118人到中国访问,参观了北京和上海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他们深入课堂观摩和学习,参加研讨报告会,与中国师生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并与中国教师合作教授英语课程。 当每一批中美教育工结束参观访问时,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中国所会要求他们认真完成比较教育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在
7、笔者长期从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内容涵盖教育目标和标准、课程设置和重点、教与学、课堂设置和氛围、教学评估、家庭作业、课外活动、学生的特殊需要等方面。此外,笔者采用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的形式,对参加互访和培训的中美两国的教育工进行了多次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获得了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因此,本报告既通过中国教育工的眼睛看美国教育,也通过美国教育工的眼睛看中国教育。两国的教育工就像两面镜子,他们用跨文化的视野和洞察力,重新客观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对方,而不是简单地赞扬或批评对方,也不是盲目地模仿和学习对方。参加本研究的中美教育工发现了彼此的一些
8、优势和劣势,生动描述了中美学校的异同之处,深刻反思了共同存在的理由,进一步探索了中美教育改革中可以互相借鉴的经验。本文的重点是分析美国人眼里的中国教育,聚焦中国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