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

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

ID:9740369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_第1页
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_第2页
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_第3页
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_第4页
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师爱之本质的理论探讨摘要: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理智的、崇高的爱。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师爱能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师爱是“以爱育爱”的手段,师爱是帮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力量。本文力求通过对师爱的本质分析和界定,为重新认识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推动教育向爱、向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师爱;教育;教师;学生  爱作为一个重要的伦理范畴,一直是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教育的范围指向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教育的一方——教师以经过选择的内

2、容与恰当的方式与另一方进行互动,并通过这种良好而有效的互动,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幸福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研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爱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首先表现为对他人存在价值的肯定,并以此为基础表现出的对爱的客体的关切、尊重、了解、珍视等积极的情感和能力,以期达到爱的双方关系相谐相容的结果。从这个意义来说,爱几乎是教育的同生词和同义语。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指出:“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是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

3、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象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改个不休,而对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水,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1](P.1)因此我们说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内在本质的规定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生命,就是“无水之池”,教育也就堕落为一种机械的训练和控制,并最终导致“无人”的教育。教育也就失去了灵魂,成为一种空虚的教

4、育。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教育爱的核心,它包含了对学生群体中每一成员的关心、尊重和理解。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做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2](P.3)他们都强调到师爱的重要性,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劳动不可或缺的道德要求。但是,在教育这种庞大而特殊的领域里,在教师和学生这种特殊的关系中,对爱的理解肯定也存在很多差异,正当而恰当的爱无疑会促成良好师生关系和教育预期效果的实现,而对师爱的理解偏差或实施不当缺是

5、导致当前教育问题、教育病理等教育异化状态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从师生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师爱进行理性反思,探讨师爱的应当。希望通过对师爱的本质分析和界定,为重新认识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推动教育向爱、向善的方向发展。  师爱,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其他人与人之间的爱相比,师爱存在于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之中,存在于教师和学生这种特殊的教育关系之中,因而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定性。  一、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主动的、无私的亲和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性活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我们常把教育理解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6、,养子使做善也”,也就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目的是使儿童成善,手段是模仿”。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而教师就是这种活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承担者,是“人类社会文化科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中介和纽带,是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施加特定影响为其职责的人”[3](P.32)。教师的这种特定角色,必然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引导者”,也就决定了教师在师爱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一方,也就是说,师爱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是“给”不是“得”,是主动的爱、无私的爱。师爱不同于一般人的以个人为基础的“私爱”,它是教师以教师

7、崇高的教育理想为指导,从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出发,对全体学生全身心的关怀和热爱,它同时意味着教师应当无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之所以强调师爱中教师的主动性,是因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还存在着很多教师在爱中扮演“被动的”角色,将教师的爱沦为“有条件的爱”:如有的学生先要努力“讨好”老师、听老师的话,博得老师的欢心,才能得到来自教师的爱;或者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关注倾注在学业优良的学生身上,而对其他学生或“视而不见”、或忽略不管。师爱作为教师道德的重要表现,不应以个人的好恶,来对学生做爱的取舍。师爱是一种无私的利他之心。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心理学

8、家、教育家罗杰斯也认为师爱必须保证对学生的无私性。认为只有无私的爱,才能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无私的爱,儿童“关怀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就不会同集体估价过程相矛盾,因而个体就会不断获得心理上的调节,成为完善的人”[4](P.103)。  二、师爱是一种理智的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