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

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

ID:9739453

大小:8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_第1页
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_第2页
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_第3页
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_第4页
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浅析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导读:徐庆全:“游击队员”沈志华徐庆全《炎黄春秋》杂志副总编辑学界有些学者,是可以给他打上标签的,譬如高华,因一本《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成名,可以称为“一本书的高华”。譬如吴思,可以说是“潜规则”吴思,而如果要给沈志华下个准确的定义,这个,有点难。难在何处?难在此人太过复杂。从经历说,蹲过两次牢,之后当商人,没有学历却成为现今著名学人——“唧唧复唧唧”的都有些过了。本来,从1993年他正式做学问开始,一直游离于体制之外,到2005年却突然宣布进入体制之内——“老大嫁作商人妇

2、”。用“琵琶女”来类比这个七尺须眉不合适,但除此以外还真找不到什么更合适的说法。可是,再难,也要给他贴上一个标签,哪怕生猛一点!思维“生猛”之时,豁然开朗,陡然想到了一个词:“游击队员”。“游击队员”一词,是别的朋友加在我身上的。前不久我应邀到一所著名高校作学术讲座,在该校工作的一位朋友宴请,酒酣耳热之际,朋友告诫说:“你好好做你的编辑多好,干嘛非要往学术堆里混。再混,你也是游击队员,我们才是正规军。”我恍然大悟:原来学界还有这样的划分。到2005年进入体制之前,志华做了13年学问,一直是三无——“无学历、无职称、无工作单位”,相对

3、于“正规军”的学界来说,用“游击队员”来称呼他比我更具有典型性。以志华的研究领域中苏关系史看,他这个“游击队员”的学术成果,使“正规军”不太好意思继续云山雾罩下去,大量被他“收编”与他一道进行研究。这与历史上“正规军”与“游击队”较量的结果相吻合——1949年立国,恰恰是“游击队”打败“正规军”的结果。由此说来,给沈志华贴上“游击队员”的标签,不止不生猛,而且很贴切。革命家史1993年5月,我与志华初次相识,在从当时到现在都让绝大数北京人望而却步的大三元酒家。那时,我还在一所高校不潜心地研究着吐鲁番出土文书,也算是在“正规军”的古史

4、圈内混日子。而志华,已经不再倒腾黄金,开始在出版业倒腾。那一年3月,他主持的“华夏文化研究所”组织学者推出了20卷本的《白话资治通鉴》,这大概是将古代名著予以普及的开始。尽管以当时的生活水平看,这套书价格不菲,但销路很好,颇有洛阳纸贵的势头。受志华启发,或者说像现在出版界的跟风,我和社科院历史所的朋友想把《通鉴纪事本末》照此,继续“白话”下去。因此,得以到大三元酒家“共商国是”——蹭志华的饭,拜他这个“码头”。志华身材魁梧,豪气干云,酒风尤其浩荡。这副“大佬”的派头,若再黑一点,倒像李逵“这厮”。不过,当他高谈阔论时,浩荡之风退隐,

5、倒透着儒雅,那种读书人的儒雅。他说,他无意再接着“白话”下去,而是想做学问了,要做中苏关系史的研究。他说,1991年苏联解体,我们便以苏联为镜子,开始了“反和平演变”。1992年南巡后,“反和平演变”鼓噪减弱,检讨苏联不再有那么多的禁忌了。其实,中国的历史大致是苏联历史的影子;而目前,苏联档案开始解禁了,若能利用这些档案来研究中苏关系,这肯定是未来史学研究的一个增长点。我对中苏关系史不懂,但对志华的气魄至今留有印象:说到豪情处,他大有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气概。后来才知道,那时他已经冒出到苏联去搜集档案的念头了。那次聚会后,我

6、和志华一直保持着联系。也就是那一年,他开始筹建“东方历史研究中心”这个机构,将自己经商和“白话”得来的钱用于学术研究。按照规定,任何民间机构都必须有上级主管单位。沈志华的研究所先是挂靠在文化部下属单位下,后来挂靠在中国史学会。“挂靠”意味着要给“挂靠”单位交纳管理费,每年几万或者十几万,这对挂靠单位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正因如此,当他要改换门庭时,可能是原挂靠单位不愿意放手,也可能是原来的合不屑于他的价值取向,还引起了一场关于“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争论。我拿着报道这场争论的《北京青年报》给志华,他倒不在意:我的这个机构已经成立,我

7、还设立了“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学术著作的出版,组织学术专题研究以及召开学术会议。他踌躇满志地说,老院长胡绳还专门给我题了字,从此可以在学术界大显身手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看重这个机构:你回到体制内不也可以做你的学术研究吗?不也可以去俄罗斯查阅档案吗?志华这才说:我大致回不到体制内了。他斟着小酒,酌着词汇,向我痛说了一回“革命家史”。关于这段“革命家史”,在后来对志华的报道中,不免有些演义。写得最贴切的是李大同兄,直接引用如下:作为19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中的一员,他甚至没有受过多少正统的高等教育。至今,他还记得,上

8、个世纪80年代他就读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生时的一次学术会议,宣读过论文后,与会的著名学者陈翰笙说:我打赌你没上过大学。沈志华不好意思地承认了。陈先生颇为赞赏地说:好,你就照这条路子走,将来肯定有出息。他并非没有努力过。但历史的车轮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