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

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

ID:9738806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7

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_第1页
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_第2页
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_第3页
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_第4页
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和谐语境下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再诠释〔论文关键词]伊壁鸠鲁 快乐 自我和谐〔论文摘要〕伊壁鸠鲁伦理思想的核心主张是追求过一种“肉体上无痛苦和精神上无纷扰”的快乐生活。用我们当今的和谐话语来说,伊壁鸡鲁追求的就是人自身的和谐。而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归宿,因为不管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保证人自身的和谐。在此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伊壁鸠普的伦理思想概括为自我和谐的快乐论。伊壁鸡鲁的伦理思想曾经风行于古代世界,经过了中世纪

2、的沉寂后,近代以来又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培根以来的英国经验论伦理学家基本上都沿袭了伊壁鸠鲁伦理学的原则,18世纪的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在伦理上都主张伊壁鸠鲁原则,19世纪兴起的功利主义则完全建立在快乐论原则上,马克思则称伊壁鸠鲁为古代希腊最伟大的启蒙运动者。伊壁鸠鲁一生写了三百多卷作品,可惜的是大部分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于有学者宣称伊壁鸠鲁的“现存著作和残片可以在一个晚上通读一遍”。大概是由于伊壁鸠鲁现存作品的不完整以及观察视角的不同,人们关于伊壁鸡鲁伦理思想的解读和评价一直以来存在许多差异。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究成

3、果基础上,基于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对伊壁鸠鲁伦理思想做出和谐语境下的诊释。  一、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纷扰伊壁鸡鲁宣称“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因此,伊壁鸡鲁的伦理学一般被称为快乐主义伦理学。但是伊壁鸠鲁的“快乐”不同于昔勒尼学派的亚里斯提卜所强调的直接的肉体快乐感觉(可以称之为享乐主义),他指出:“当我们说快乐是主要的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的快乐……是指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纷扰。可以说,伊

4、壁鸠鲁伦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引导人们追求“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纷扰”,过一种简单、平静、能满足基本生存要求的、节制的生活。关于“身体上的无痛苦”与“灵魂上的无纷扰”的关系,伊壁鸡鲁认为,肉体欲望的基本满足是基础,“如果抽掉了嗜欲的快乐,抽调了爱情的快乐以及听觉与视觉的快乐,我就不知道我还怎么能够想象善”,“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和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但同时,伊壁鸡鲁又强调,相对于肉体上的快乐,灵魂上的宁静更加值得欲求,“不要因为任何东西而让你失去灵魂的安宁”。在这里,伊壁鸡鲁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有人执着于伊壁鸠

5、鲁关于肉体快乐的强调,而将其归为享乐主义者,如西塞罗和文德尔班。西塞罗曾批评说:“一种美德,却要迎合感官上的快乐,它处于一种多么可悲的奴役状态啊!而罗素却着重于伊壁鸠鲁对肉体欲望的限制,声称伊壁鸡鲁的哲学是一种“病弱者的哲学”,指责他不敢去追求那冒险的幸福。关于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的关系,对于当代中国学人来说,已并非什么难题,但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诞生之前,一直以来却困扰着形形色色的哲学家们,典型的例子就是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对快乐所作的处理,他们所缺的是辩证的方法论。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直接于黑格尔。因此,在关于伊壁鸠鲁快乐

6、哲学的理解中,黑格尔的观点最为准确和客观:“伊壁鸠鲁派的哲人没有斯多葛派的哲人那么倔强,因为斯多葛派的哲人从独立性这个思想出发,这种独立性一方面自我否定,一方面积极行动;伊壁鸠鲁派相反,从存在这个思想出发,这种思想比较易于迁就,并不像那样追求向外活动,而是追求安静。它的目的是精神的(不动心)一种安宁,但是这种安宁不是通过鲁钝、而是通过最高的精神修养而获得的。伊壁鸠鲁派哲学的内容,就它的整体、就它的目的说,是很高的。于伊壁鸡鲁在某一处对肉体快乐或精神快乐的极端强调,可能是为了论辩目的的需要,本意并非如此。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伊壁鸠鲁“身

7、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纷扰”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精神,尽管是无意识的,马克思给予其“古代希腊最伟大的启蒙运动者”的称号应该算是恰当的。然而,怎样才能过上这种无痛苦和无纷扰的快乐生活呢?这是伊壁鸡鲁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二、死亡和诸神伊壁鸠鲁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发现,当时有两种观念影响着人们灵魂上的宁静:一是灵魂不死的观念,一是关于神的观念。古希腊晚期以来,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广泛,灵魂不死的观念相当流行。灵魂不死的说法认为灵魂与肉体无关,它是不朽的。人死后,灵魂游离出身体,要受阴曹地府判官的裁决,或升天堂或下地狱。在这种观念之下,

8、多数人恐惧死亡,担心死亡之后所去何处。同时,当时还大量流行着关于神的观念,很多人迷信占卜、祭祀,相信有存在各种神掌管着人间的生死祸福,比如像黑格尔所提到的“鸟向左或向右飞,兔子横穿马道路,根据动物的脏腑、或者根据鸡是否活泼决定人的行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