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38587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革命、改革与宪制:“八二宪法”及其演进逻辑一种政治宪法学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革命、改革与宪制:“八二宪法”及其演进逻辑一种政治宪法学的解读一、宪法序言与历史叙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建立是百年中国近现代史乃至千年中国历史的一大制度创举。因此,伴随着这一崭新的现代政制的构建,立国者们必然要通过一部宪法来予以政治性的证成,尤其是用一个宪法序言来申明或宣示其制宪建国的法理基础。这一宪制举措,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一些现代国家也是如此;不仅中国共产党人如此,中国国民党人也是如此。例如,美国宪法序言虽然不足百字,但却高屋建瓴地为美利坚合众国奠定了宪法的根基;至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序言更是将法国宪法与人权宣言相连接,奠定了法国宪
2、法的精神基础;而苏联1977年宪法序言则洋洋洒洒数百字,从诸多方面为其塑造的国家宣示了一种宪法的法理学理据。 浅析革命、改革与宪制:“八二宪法”及其演进逻辑一种政治宪法学的解读一、宪法序言与历史叙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建立是百年中国近现代史乃至千年中国历史的一大制度创举。因此,伴随着这一崭新的现代政制的构建,立国者们必然要通过一部宪法来予以政治性的证成,尤其是用一个宪法序言来申明或宣示其制宪建国的法理基础。这一宪制举措,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一些现代国家也是如此;不仅中国共产党人如此,中国国民党人也是如此。例如,美国宪法序言虽然不足百字,但却高
3、屋建瓴地为美利坚合众国奠定了宪法的根基;至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序言更是将法国宪法与人权宣言相连接,奠定了法国宪法的精神基础;而苏联1977年宪法序言则洋洋洒洒数百字,从诸多方面为其塑造的国家宣示了一种宪法的法理学理据。 关于现代中国的宪法,首先是第一个宪法文本,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序言非常短,但如果我们把《清帝逊位诏书》视为中国的另外一个宪法文件,则可以把握其宪法的序言性质以及制宪建国的古今之变的意义。我们再看国民党的宪法,从1931年《训政时期约法》到五五宪草再到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这些宪法也都有序言,其内涵无疑是将孙中
4、山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制宪建国的总纲。至于蒋介石如何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涉及毛泽东的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演变。但就国民党法统来说,它的宪法也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宪法序言,其担负的使命也属于现代宪制的政治性证成与宣示的范畴。因此,就宪法形式来看,对于任何一个曾经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巨变才建立起现代国家的后发国家来说,宣示一种何以建国的宪法序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据说现代宪法学亦有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宪法序言学,即专门以宪法序言为研究对象。 本文虽然无意涉足宪法序言学,但我认为,研究八二宪法离不开对其序言的解读,或者
5、说,任何一种对于中国现代宪法的研究或解读,都不能脱离序言而孤立地言说其宪法内涵。那么,究竟如何看待八二宪法序言呢?关于这一点,似乎宪法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主导性的通说,即认为这个序言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建国历史,构成了一个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建国的宪法法理学。对此,张友渔、王叔文、许崇德等老一辈宪法学家有过相关的论述,延续着他们的理路并进一步予以西方学理化加工的学者,是陈端洪与强世功。 对于上述观点,我是大有质疑的,虽然我主张政治宪法学,并且认为宪法序言是中国宪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其与宪法其他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性
6、的宪法结构,但我并不认同他们对于宪法序言的革命激进主义的阐释。关于政治宪法学,我一直强调存在着一个左和右的重要分野。在我看来,包含着四个修正案的八二宪法,其序言的核心理念并非单纯的革命主义以及革命至上的历史叙事,而是隐含着一个复调的革命理念,即革命与去革命化的双重内涵。因此,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宪制,就不能仅仅从宪法序言的革命逻辑或激进主义的革命宪法来理解,而是应该从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演变,以及包含在宪法序言中的革命与去革命化的复调结构来理解,进而对于这个八二宪法序言的历史叙事,也同样不能仅仅从革命正义的视角来理解,而
7、是应该从革命建国到法治国家的转型正义来理解。总之,八二宪法序言以及历史叙事,蕴含着中国宪法的双重政治宪法之结构,是一个复调结构,其中有关制宪建国与历史正义的革命与去革命之宪法理念,是中国现行宪法的枢纽,是一个行进中的宪制机体。上述复调结构其实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变革的历史遗产,置入历史的场景加以审视,也并非稀罕之物,百年中国立宪史多次重复了这个政治宪法的逻辑结构。例如,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是一种激进主义的革命建国宪法,而随后的《清帝逊位诏书》则是对冲了这个革命宪法,致使中华民国有了一个共和立宪的十年历程。此后伴随着共和立宪的失败,中
8、国大地又产生了新一轮的革命潮流,五四新文化运动、国共两党的国民革命以及北伐战争,继而加上蒋介石的叛变革命,国民党的立宪建国也是在革命主义的热潮中大显身手。只是到了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