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

ID:9738233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7

上传者:U-991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_第1页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_第2页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_第3页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_第4页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问题探讨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德育;整合  论文摘要: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德育改革,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进行整合,促进德育创新。    一、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德育的冲击和挑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先导,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十分紧迫的标志性工程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引进教育领域,一场教育革命已经势如破竹、全面展开,它引发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与课程乃至教育体制、评价机制的变革,正在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受到最为严峻的挑战。[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因受到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挑战,在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推动德育改革,促进德育创新。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内涵及意义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从2001年起用5年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与德育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德育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2]   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表现在:第一,有助于德育观念的更新,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第二,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定位,优化德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第三,有助于德育内容的丰富,赋予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第四,有助于德育方法的变革,呈现德育方法的多样化。    三、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基本策略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极为重要的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还不健全,不稳定,他们在此阶段所接受到的教育对他们的将来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进行整合,促进德育的创新。  1.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观念的整合   传统的德育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课堂上崇尚教师的权威。此种德育观念影响下的德育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本执政理念是格格不入的,而且与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创新的时代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德育改革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观念首先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3]因此,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观念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2.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目标的整合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一切德育措施都是为着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服务的。[4]我国中小学教育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等诸要素,虽然历来强调其全面协调发展,但“由于德育目标定位太高、太大,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根本不可能达到,而达不到的东西又必须去实施,导致在德育工作中出现名义上‘加强’,实际上‘淡化’,名义上‘落实’,实际上‘落虚’乃至‘落空’的现象。”[5]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质变,要保持事物性质就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同样的道理,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制定也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道德教育过程组织应“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实际上就是要使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所谓张力的意思是,道德教育的要求要适当超越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有道德水平提升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应当努力把握学生道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依据这一“最近发展区”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6]  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阐明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国内现代化建设和国际范围内科技竞争的大局。深刻领会“三个面向” 丰富的内涵,将使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场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伟大变革。  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教育,不能只顾眼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或者将德育目标定位的太高而导致德育工作的淡化或落空。所谓的“欲速则不达”,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应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依据不同品德水平的学生,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目标的整合。在德育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德育学科的学习中,做到因人而宜,量力而行,有的放矢。这样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和谐而丰富,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目标的整合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内容的整合  德育内容指的是用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世界观去培育年轻一代的问题。它是一定社会中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只有通过与德育目标相应的德育内容的教育,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并得以实现。否则,德育目标就会落空。  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四个方面。四者“在德育内容结构中的地位是:道德德育是基础,法纪教育是保障,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先导。” [7]它们彼此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形成育人的整体合力。可是,长期以来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衡量学生成才与否的标准,学生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传统教育体制,造成学校出现了严重的重智轻德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德育内容空洞乏味,通篇说教,弄虚作假,要么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要么以道德教育代替德育,导致德育内容的结构性失调,德育功能的弱化。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论原理,要使德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育德功能,就必须优化德育的内容结构,做到四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德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加快教育内容的改革。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方法的整合   德育方法是为完成德育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德育方法受德育目的、任务和内容的制约。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大多还是老一套的,刻板而又缺乏创新的,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式方法。比如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思想品德评价法等,基本上都是教师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的一种授受关系的传统教育方法。无视受教育者品德学习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与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创新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严重地阻碍了德育内容的展现,德育目标的实施和学生的自主创新,造成了德育效果不佳、作用不明显。  鉴于此,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进行德育改革,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寓于德育学科的教学中,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运用教育与自我教育,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品德规范教育与品德能力培养教育,说服教育与品德实践教育,明示教育与暗示教育等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之,面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中小学德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传统德育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将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德育进行有针对性、合理有效的整合,推动中小学德育改革,促进德育的创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