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煤炭安全文化与提高职工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煤炭安全文化与提高职工素质一、结合煤矿特殊行业的实际,大力开展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开展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就是从安全宣传教育入手,在如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制定出了一套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特色安全文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典型、事故教训等,贯彻落实矿安全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在矿闭路电视上开辟《警钟长鸣》安全知识专题讨论,定期定时播放《煤矿安全规程》、《事故案例》、《安全生产法》、《煤矿操作规程》、《安全告知》、《煤矿事
2、故案例分析》等安全技术专题系列片。在广播上开办“我为安全献一计”征文大赛;创建安全文化路和安全文化长廊。1、构筑防线。用真情、亲情构筑起一道感情防线,每旬开展“送温暖、保安全”活动。女工家属协管组织在井口设立安全茶水站和缝补作衣点,为下井职工拆洗被褥、缝补作衣,逢年过节“送安全祝福卡”和“安全祝福鞋垫”等活动。今年以来,共为职工缝补作衣、洗被褥1300余件,980名职工家属为一线职工送安全鞋垫1890双;186名安全协管员与家属协管组织签订了安全协议书,186名安全协管员和“三违”者家属签订“帮教合同书”843份,帮教“三违”人员798人次,共家访500多户。2
3、、安全日活动。各单位每周利用周五安全日活动,回顾一周来的安全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的工作,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煤矿“三大规程”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技术学习活动;每月开展安全学习记录评优评差活动。季度潮活动。每季度配合安全生产开展全矿性的大型群众性的安全文体活动,努力做到群众喜闻乐见。教育培训活动。坚持“以法培训、岗位培训、急用先培、教育为主、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安全管理人员,新工人、转岗职工、爆破员、群监员、青岗员等进行培训。并对严重“三违”人员停工办安全补课班。3、群监网。建立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奖罚机制,每季度对网员进行评比奖罚。监督岗。青年安全监督岗有一套
4、较好的活动运行机制,对岗员在安全生产中查隐患进行量化考核。2005年至今填报安全隐患7000多条,现场排除重大隐患240多条。使岗员在安全生产中进一步发挥好安全哨兵作用。4、警示教育。对“三违”人员实行违章积分制度,一月为一周期,对“三违”人员积分达到十分的停工办安全补课班,达到二十分的退出工作岗位直到解除合同:对严重的“三违”人员组织看受伤职工,了解受伤职工的痛苦及困难,增强教育效果;定期举办各类事故案例图片展,每旬至少办一期《安全简报》。5、层层包保。每月坚持安全“三包”谈话制度。实行矿级领导包业务科室和分管区队,科室包保区队领导,区队领导包班组及个人。建立
5、谈话记录本,谈话内容有记录,有签字,既要全面,又要具体,有针对性。结合职工思想动态和现场安全环境情况,因人而宜。给职工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与职工沟通思想,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基层党支部中开展安全思想教育评优评差活动,抓两头,夯实安全教育内容。6、文艺感化。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家属成立了安全文艺小分队,编排了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利用周五安全学习日,深入区队为一线职工演出,有独唱、相声、小品、快板,内容新颖短小精悍,深受职工的欢迎。7、手拉手活动。学校在少先队员中开展“我为工人叔叔写一封安全信”活动,
6、并与自己的父亲、叔叔、邻居结成安全对子,签定安全协议书,奉劝自己的亲人在工作中遵守安全法律法规,按章作业。8、心连心活动。各基层单位利用学习室“全家福”排版,把每个家庭对自己亲人的安全期盼写在照片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各生产单位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职工家属座谈会,邀请部分职工家属参加,单位领导首先对参加座谈会的每位职工在这一阶段的安全工作做一评价,每位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做汇报,使家属及时了解职工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加深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为职工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家庭环境,促进煤矿的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7、9、班前半小时。各生产单位充分利用班前半小时,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安排部署,有的放矢地学习一些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实行“入井安全宣誓制度”,每班值班领导班前会上带领职工进行庄严安全宣誓,使职工达到触及灵魂、警钟长鸣的效果。10、警钟长鸣讲安全活动。各单位在“全家福”排版下建立“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在第二天班前会,站在台上,面对着挂在墙上的全家福照片,将违章经过及危害和可能要产生的严重后果讲清楚。定期组织伤残职工家属现身说法讲安全,伤残职工讲他们伤残后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家属讲丈夫伤残后给家庭、老人、自己、儿女带来的生活
8、困难和精神上的压力,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