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3397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7
《关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及其规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及其规避研究 一、引言 如今,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及企业的动态变化,使人力资源成为极不稳定的流动资源,致使人力资源投资成为风险极大的投资活动,人力资源投资风险规避成为当今企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在其规避对策中,企业内训师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企业内训师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力资源投资风险产成的原因 (一)投资对象的不确定性 人力资源投资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它的作用要通过员工的未来活动来实现,实现的效能如何,则会受到各种影响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
2、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思想品行、个人爱好等一系列个人特质,在各个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其效能的发挥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对其构成激励的外部环境。企业激励机制是否合理、分配奖惩机制是否兑现都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源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投资对象的这些不确定性都会增加人力资源的投资风险。 (二)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 企业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而人力资源投资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自然受到环境中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就外部而言,国家政策倾向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的转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而科学
3、技术的突破更会使原有的人力资源产生贬值风险。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投资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风险也越来越大。 (三)人力资源投资回收的长期性 人力资源投资是渐进性的分阶段进行的,而且取得收益的时间间隔很长。一般要经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人力资源投资属于一种周期较长的投资。投资周期长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增多,使投资的市场风险加大。短期看来较好的投资项目有可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除去一般性的市场风险外,还有来自投资客体的风险。如果在投资回收期内,企业的资深员工——投资客
4、体选择跳槽,或者在工作年限未达到回收期限前就丧失了生命或工作能力,都将使投资风险加大。 (四)投资收益的间接性 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不是全部以使用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有相当一部分表现在非经济方面。尽管目前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已经进入到相当深入的阶段,但是由于使用价值的不稳定性及量化标准难以确定,至今尚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精确计算投资收益的方法。投资收益的间接性与投资主体的多元性的并存,使建立明晰的人力资源产权结构成为困难,有可能加剧投资风险。 三、人力资源投资风险规避的对策 (一)契约保障 人力资源投资契约(合同)
5、是企业与员工投资双方对投资资产形成过程和形成后产权的界定。它界定了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惩罚权。一个完整的契约它应明确规定了投资者的收益和应承担的风险,要求满足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契约严格执行是企业持续人力资源投资风险规避的重要保障。契约不仅是立约双方有法律保障的承诺,特别是企业在契约中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和权力不属于某个领导,而属于企业中的全体职工。契约的严格执行保持契约制度前后的一致性是企业持续人力资源投资风险规避的重要环节。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人
6、力资本能真正发挥其潜在的巨大作用。通过对人力资源分析可以发现,导致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不规范、劳动效率低下。我国一些企业效率低下问题至今之所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与不重视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以及企业管理者和一般职工都没有得到有效激励和约束直接相关。(三)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投资意识,认识到企业内部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优先投资,是经济发展客观的要求。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成为了竞争的核心,掌握优质人力资源就等于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投资与物质资源不同,物质资
7、源投资是静态的,一次性完成,而且在日后的使用中,价值会随之减少。但是人力资源不同,人力资源本身具有收益递增性,它是个持续开发再造的过程,呈现递增趋势,而且边际增长率是不断增大的。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开拓更新的过程,同时更是累积经验,形成自身优势的过程。如何传承这些原本的优势,使其不断增大,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了。内部培训,尤其是利用企业员工传授其本身所拥有的成熟的技术经验、有效的管理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员工能在这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并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运作流程和企业文化,更好地融入企业,为
8、日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企业内训师 1、建立健全企业内训师制度。根据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绝大多数企业内训师属于兼职,培训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内训师的工作强度和任务甚至影响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出于类似原因的考虑,部分技术骨干对内部培训工作会持有回避态度。因此,企业在全面推广内训师选拔工作之前,需要明确出台相应的制度,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