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5704
大小:6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道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强调道德发展的标准实现。这体现在其测评策略上:根据对道德质量的操作化定义而生成相应的指标,进而以此为镜,观照个体的道德推理或认知能力,最终得到一些数据表示受测者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L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apsley和Narvaez(2005)认为Kohlberg是在对精摘要:德性是人之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近十多年来,作为个体认同形成和道德发展的汇聚之处,道德认同(moralidentity)引领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社会认知取向作为主流范式,为道德认同的理论和测量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该范式之下,当前的道德认同研究的前沿主要包括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形成与发展、道德认同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在道德认同的个体发展(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理论整合以及生态化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道德认同;社会认知取向;图式;习惯可及性 1003-5184(2012)06-0483-06
3、 1引言 道德认同在自我系统中居于重要的位置,被认为是个体认同形成和道德发展的汇聚之处。它涵盖了“认同”和“道德”这两个内容抽象而渊源深厚的心理学主题,认同是个体关于其作为“谁”的深层经验。基于此,道德认同的一个启发式(heuristic)的定义即是“德性(morality)之于个体自我认同中的重要性或中心性(centrality)”。倘若个体自我认同的深层经验中,“有道德的人”居于重要或中心的位置,那么,他即是具有道德认同的个体。 第32卷第6期黄华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研究心理学探新2012年道德认
4、同在最近的10多年间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相关文献的积累,聚焦的流转伴随着心理学学科的进步,一直在持续。本研究首先梳理道德心理研究的基本脉络,进而聚焦于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研究,其理论基础、内涵以及测量,然后归纳当前相关的前沿研究,最后对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研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反思,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迪。 2道德心理研究的转向 传统的道德心理研究中,Kohlberg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型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并对当代道德教育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基于Kohlberg的模型,个体的道德发展的关键是理性,德性
5、的实现建基于人的分析能力以及如此发展起来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道德分析以及判断的认知过程背后表现出一定的结构或形式,对应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Kohlberg对于德性的探讨尤其强调研究策略。其研究的逻辑是:对受测者呈现一个相关情境(两难故事)作为输入信息,启动基于命题的推理过程,并最终产生道德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符号或命题的推理过程是核心机制。 尽管多年来处于主导地位,但该范式一直为人所诟病,比如其对道德相关的其它方面的忽略,将道德视之为单纯的理智过程,无法解决诸如认知-情感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理由
6、;再如其刻板的阶段发展论,忽视个体心理品质发展的非线性与动态本质等。但从更根本的层面而言,Kohlberg的道德理论模型继承了西方自柏拉图到康德的义务论(deontological)的伦理传统,强调道德发展的标准实现。这体现在其测评策略上:根据对道德质量的操作化定义而生成相应的指标,进而以此为镜,观照个体的道德推理或认知能力,最终得到一些数据表示受测者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L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apsley和Narvaez(2005)认为Kohlberg是在对精神分析和行
7、为主义的道德决定论(比如力比多或刺激环境)的观照中创立其理论的,因而带着某种“救赎”的哲学意味。而为了维系这种救赎的使命,道德心理学在其发展的路径上越走越窄,日趋边缘化而遁入到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中,然而,伴随着Kohlberg传统的退隐,道德心理研究在最近十多年也在持续转变之中,其中最显著莫过于将道德置于更为宽广的心理学科背景下来加以检视,尤其是纳入认同或人格领域的新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道德心理研究摆脱了过去被边缘化的局面,而重新回归到学科发展的潮流中,开始其蓬勃发展的再生历程,这主要体现在近期道德认同
8、研究的两条具体路径之中:特质论和社会认知。其中,特质/性情论强调稳定的特质或性情因素的作用,个别差异籍由因素分析释取的潜在特质构念进行描述。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取向;而社会认知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取向,强调对个别差异的解释归于内在的认知-情感机制,尤其是该机制与变化的情境脉络的交互作用。本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取向下的道德认同研究。理由在于:一方面,该取向相应的研究积累比较丰富,有着比较扎实的策略论基础;另一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