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

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

ID:9725215

大小:99.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_第1页
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_第2页
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_第3页
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_第4页
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论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文化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0—30),在这样的背景下,陶云逵能同时得到双方的肯定,的确耐人寻味。笔者认为,这或许与他独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既不同于燕京学派也不同于史学的学术道路有关。  在这场论辩中,傅斯年和顾颉刚认为,在抗日形势如此危难的情况下,应以国家利益为先,尽量回避使用“民族”概念,对内不区分民族,对外只说“中华民族”。费孝通(参见周摘要:本文通过民国时期人类学家陶云逵这一个案,来梳理德国“文化”概念经过中国学者的深思和运

2、用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的历程。作为第一位运用“文化”理论进行实地经验研究的中国学者,陶云逵在实证研究中深思如何保存“文化”自身的神圣性,肯定人的精神价值,对各文化之间如何相互沟通和理解理由展开过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在人类学内部有作用,而且构成了人类学、社会学与哲学和历史学对话的可能。本文跟随陶云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脚步,呈现他在文化理论和策略论上的探索,并试图指出,陶云逵对“文化”如何制约“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提出有力的现实和历史证据。  关键词:文化国家历史volksgeist陶云逵  本文所要介绍和论述的人类学家陶云逵,对于今天中国社会科学界而言是相当陌生的。和大多数已经

3、被遗忘的名字一样,陶云逵曾经给1940年代中国学界带来的震撼,在今天几乎见不到任何涟漪。重新“发现”他的理由,在于他是第一位运用“文化”理论进行田野实地研究的中国学者,他在实证研究中深思如何保存“文化”自身的神圣性,肯定人的精神价值,对各文化之间如何相互沟通和理解理由展开过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在人类学内部有作用,而且构成了人类学、社会学与哲学和历史学对话的可能。通过陶云逵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将重新深思“文化”在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社会科学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可能的探讨。  一、陶云逵的学术人生  陶云逵出生于江苏武进一个士大夫家庭,自幼受

4、到传统书画艺术熏陶,后在南开大学接受现代教育,1927年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师从当时欧洲著名体质人类学家费舍尔(EugenFischer)学习人类学。但是,费舍尔的研究越来越服务于纳粹帝国的种族主义运动,为陶云逵所不满。于是陶云逵在其关于华欧混血儿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反对导师的立场,认为文化与精神的关联要强于基因与精神的关联,甚至,他在回国后更是放弃了体质人类学的主题,转向了社会与文化研究。  1934年,当陶云逵学成归国之时,正逢中国社会科学蓬勃生长的阶段,德、法、美、英等西方国家不同学文化、历史中的“民族精神”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术脉络的研究成果或思想,通

5、过国内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许多有留学背景的研究者的介绍和发挥,开始交汇成中国早期学术思想的潮流。陶云逵很快投身其中,成为将德国民族学与中国田野研究相结合的第一位中国学者。陶云逵受李济引荐,于1934年至1939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的研究员,在云南进行田野调查;1940年开始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主任。正如其同事瞿同祖(1944:6)所认为的,这一时期的陶云逵在两个方向上有了更明确的意识,一个是宗教研究,另一个是对文化理论的讨论。1934年至1944年,其实是陶云逵学术人生的高峰阶段,他的主要作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随着边疆人文

6、研究室工作的展开,陶云逵在云南学界很快声名鹊起,被称为“云南通”,不仅受到史语所的重视,也受到了燕京学派吴文藻与费孝通等的关注。当时抗日战争处在艰苦胶着阶段,史语所的领军人物傅斯年和顾颉刚因“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已经与燕京学派形同决裂(周文玖、张锦鹏,2007:20—30),在这样的背景下,陶云逵能同时得到双方的肯定,的确耐人寻味。笔者认为,这或许与他独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既不同于燕京学派也不同于史学的学术道路有关。  在这场论辩中,傅斯年和顾颉刚认为,在抗日形势如此危难的情况下,应以国家利益为先,尽量回避使用“民族”概念,对内不区分民族,对外只说“中华民族”。费孝通(参

7、见周文玖、张锦鹏,2007:24)则认为,不应把国家与民族划等号,要谋求政治统一,不一定要消除各民族团体之间的界限,而是要消除因这些界限引起的政治不平等,要从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开始做起。  陶云逵虽然此次未直接参与到论辩之中,但是他与费孝通之间却在“文化”理由上早有争论。费孝通在回忆中曾说,他与陶云逵两人师承不同,因而见解也不同,德国学派注重历史、形式、传播,解释相异之处,英国学派注重现代、功能、结构,注重相同之处,“德国学者不肯相信文化不过是满足凡夫俗子平常生活的工具;英国学者却不愿相信文化是有它内在发展的铁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