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

ID:9723334

大小:6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6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_第1页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_第2页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_第3页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_第4页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成就及启示谢璞骅【摘要】抗战期间,桂林木刻艺术空前繁荣。木刻画家云集桂林,加之木刻画可以重复印制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批量制作,广泛宣传抗日救亡。长达6年的桂林木刻抗战运动,以抗日战争为核心题材,创作了丰富的传世木刻作品。桂林木刻运动的经验告诉人们,艰难困苦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推进艺术繁荣的动力,只有具备深邃思想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艺术作品,澎湃的创作激情,是成就木刻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条件,兼收并蓄、拥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和娴熟的木刻技巧是产生桂林木刻艺术的前提。【关键词】抗战;桂林;木刻艺术;成就20世纪30年代末

2、、40年代初,中华民族处于灾难深重的岁月。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全面战争,北平岌岌可危。同年11月5日,日军在上海金山卫登陆,上海沦陷。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翌年10月武汉失守,日寇的铁蹄踏入到中国的心脏。中华民族面临国破家亡,处于最危险的时刻。随着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的相继沦陷,人们从沦陷区撤退到处于抗战大后方的重庆、桂林。桂林这座边陲的小城,人口由战前的7万余人,猛增到50万余人。在这股滚滚而来的人流中有众多的爱国志士、文化名人和数不清的进步文化人士。在桂林,他们用手中的笔作匕首、作投枪,广泛开展抗战

3、文化活动,形成了桂林文化史上空前的繁荣时期。在抗战文化的滚滚洪流中,有一股涓涓细流放射出耀眼的波光,这就是由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艺术。1938年武汉失守之后,一部分木刻艺术家北上延安,另一部分木刻艺术家南下桂林或西赴重庆,分别形成了解放区抗战木刻艺术和国统区抗战木刻艺术。在桂林,运用木刻艺术全身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艺术家有黄新波、赖少其、刘建庵、张在民、李桦、陈烟桥、陆田、野夫、卢鸿基、龙廷坝、周令钊、温涛、钟惠若、蔡迪支、杨纳维、易琼、陈更新等等,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海南、湖南、广西。其中年龄最大的李桦32岁

4、(1907年出生),最小的周令钊20岁(1919年出生)。在今人看来,20岁的年龄还是一个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这群年轻的木刻艺术家离别家乡、告别亲人、远离父母,怀着满腔的抗战热忱,勇敢而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战文化的洪流中,用青春和热血、用激情和梦想克服和战胜眼前的以及未来不可预见的艰难困苦,拿起手中的刻刀,刻划出一幅又一幅的木刻画,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抗战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报纸、杂志、传单、举办固定或流动画展等形式,高扬抗日救亡的旗帜,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罪行,展示中华民族的苦难,激发劳苦大众的抗战激情,在抗战文化史上

5、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抗战时期,国破家亡,物质财富极度贫乏,从祖国各地汇集到桂林的木刻艺术家毫不例外地要经受饥饿、寒冷、酷热、疾病的考验。据报载,中华全国木刻工协会的成员,当时大多以教书为生,他们分别在桂林中学、逸仙中学、立达中学和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任美术老师,依靠微薄的薪金维持生存。他们的居住、创作环境极其简陋,如租住在桂林东郊龙隐岩前施家园的葡萄酒厂内的木刻艺术家,将一间约20多平方米的竹木平房隔成两间,里间摆4张架床,张在民、李桦、黄新波、温涛、刘建庵、陈仲刚、廖冰兄、周令钊同住在仅10平方米的隔间里,小屋内泥巴地面、阴暗潮湿、空气极差,外

6、间稍大,放置两张破旧木桌,几张矮凳。晚上他们依靠昏暗的煤油灯看书学习和进行抗日木刻画的创作。为了抗战,他们通常忘记时间,通宵达旦地创作。这群20多岁的年轻木刻艺术家,在如此简陋而艰苦的处境中,创作了众多的以抗战为主题,令日本侵略者心惊胆颤、令抗日军民备受鼓舞的木刻传世之作,在苦难中迸发出木刻艺术之光,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践行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成才之路。一、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抗战期间,桂林木刻艺术空前繁荣。究其原因,在于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桂林、重庆、昆明等地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全国各地的青年木刻画家随着战略大撤退汇聚

7、抗战大后方,其中一部分进入延安,另一部分来到桂林、重庆、昆明等地。据统计,桂林荟萃了全国250多位美术教育家、画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徐悲鸿、李铁夫、丰子恺、刘思慕、关山月等,还包括后来成为著名版画家的李桦、黄新波、赖少其、廖冰兄、龙廷坝等。众多美术家尤其是木刻画家云集桂林,为桂林的抗日木刻宣传运动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条件。木刻画作为一个新兴画种,在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在中国兴起。木刻画的制作与油画、国画相比较用材更为简便,只需要木板和木刻刀即可制作。木板雕刻之后可以重复多次印刷,相对不可重复印制的油画、国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抗战时期,

8、物资匮乏,油画所必需的油彩、松节油、画布、画笔短缺,国画所必需的宣纸、毛笔、砚台、墨也十分紧张,木刻画所需刻刀、木板可以就地取材,十分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