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

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

ID:9712368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_第1页
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_第2页
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_第3页
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_第4页
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钓鱼岛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随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确立,青年学生逐步摆脱123摘要:从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开始,我国多部门密集表态反对日本“购岛”行为,日本不接受中方抗议继续进行“购岛”后续行动,我国各地民众抗议日本“购买”

2、钓鱼岛等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意识;新特征  在去年9月18日这个极为敏感的时间点,经领馆周边现场观测以及针对校园大学生群体调研发现,并没有发生学生聚集和涉日的群体性事件,校园学习生活秩序井然,部分受访师生将其概括为“出人意料的平静”,有教师在当晚发帖质疑:“这是否说明了这代学生是政治冷漠的动物?”也有人质疑之前各级党政组织周密准备的必要性。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力图探究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的表达方式,并从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来进行论证,从而得出今后热点事件价值导向的现实路径。  一、“

3、钓鱼岛事件”中上海高校学生动态分析  由于X宣部门的稳控工作,9月18日X上整体比较平静,信息总量供给适中,取向较为一致,社交X络也得到了相对有效的管控。据反映,一些存在上街隐患的学生,因“基本无线路图可查”,“没有能够引发情绪的爆点”,“连可以评论的视频和图片也不多”,潜在情绪得到了制约。  (一)X络舆情动态较为平静  9月18日当天,学生在X上关于钓鱼岛的讨论较为零星分散,并未形成规模。内容上,学生少有自己原创的言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钓鱼岛的关注行为仅限于转载相关日志,并且对这些日志鲜有评论,普遍表

4、现出了谨慎的政治表达意识,转载较多的从“钓鱼岛事件”看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的新特征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日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阴谋论”。该类型的日志主要以一种看似深度剖析的姿态,对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内容主要集中在披露相关事件的内幕以及背后的阴谋,或是号召大家转变角度看待钓鱼岛事件。统计发现,此类日志的转发量相对最高,最受学生欢迎。二是常识扫盲。该类型日志旨在为读者理清钓鱼岛事件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对该事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三是转移话题。该类日志主要针对近期游行中出现的打砸事件进行深度

5、评论,日志内容往往不再局限于钓鱼岛事件本身,而是分析当下的社会形势与社会矛盾。四是现场直播或回放。该类日志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18日当天或是18日前几天的游行情况进行描述。  就整体而言,无论是BBS还是社交X络,当天学生X络舆情呈现少有的平静态势。  (二)校园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从一整天的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按照学校准备的课程、报告会、座谈会、班会等选项安排行程。X络方面,由于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关注最多的就是社团的招新宣传。各校BBS热门话题中,也很少直接与钓鱼岛事件相关的,讨论话题主要集中在校园生活

6、。  (三)日领馆等热点区域未现明显学生群体性参与  经实地监测,人民广场、日本领事馆等游行抗议热点区域并未出现明显学生特征群体。抗议人群以职业青年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杨浦、松江等大学城周边区域也未出现学生游行抗议人群。  二、“钓鱼岛事件”中影响高校学生动态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校园活动充分起到了分散注意力和人流的作用  9.18当日各校开展了多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诸如社团招新面试、班会课、迎新晚会、形势政策报告会、座谈会等丰富密集的校园内活动,覆盖了绝大多数学生,其中部分活动有出勤要求,

7、客观上分散了学生对校外反日游行的注意力。调研显示,最让学生们“不反感,感觉有水平”的是校门正常开放,学生文化活动不取消、不改期,各院系、班级按照原计划举行班会课等活动,没有人为制造紧张气氛。  2、家长、老师的告诫成为学生行为关键约束  9.18前几天,众多家长或当面或提醒学生不要参与示威游行、涉日活动,劝导学生专心上好课,读好书,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学生表示:“X上一有学生游行的新闻出来,家里面就打过来告诫我不要去参加。爸妈说这种事情他们经历过见识过,不仅危险,而且对学习毫无帮助。”还有学生说:“老妈加我

8、微博的,我不敢乱说乱动”。此外,许多教师也通过课堂等场合提醒学生“正常出勤”、“不准翘课参加游行”、“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3、周边人际圈对学生形成柔性约束  组成相对单纯的学生交际圈也起到了稳控缓冲作用。有人表示,周围老师和同学在X上都发表和转发支持理性、反对暴力的内容,因而自己不可能采取过激、游行等行为,否则“都不好意思跟他们说话了”。  (二)内部因素  从9.18这天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