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ID:9710028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5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_第1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_第2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_第3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_第4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摘要】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遗传缺陷、环境危险因子、性激素异常等三大因素是SLE、LN的主要发病因素。肾脏病变程度与SLE的预后密切相关。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基础。【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病因;诊断【Abstract】Lupusnephritis(LN)isthemostseriousplicationandoneofthecausesofdeathinpatientsofSLE,theexactcauseofthediseaseisunknoent

2、dangerousreasonandabnormalsexhormonearethethreemaincausesofSLE、LN.Therearecloserelationsbetentandjudgmentofprognosisarebasedonthepathologicalclassoflupusnephritis.【Keye)、层粒蛋白、SSA/RO、染色质CIq和核粒体的聚合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系膜或增生性肾炎),免疫复合物诱导(引起膜性肾病)的肾小球疾病。1.2遗传缺陷:人们通过大量研究获得了如下结论:(1)通过新西兰狼疮鼠(NZB,黑鼠)与无病的白鼠杂交后,其第

3、一代小鼠(NZB/NZW)F1发生了较亲代NZB更为严重的自身免疫征象,抗DNA阳性,其雌鼠几乎全部死于狼疮肾炎的结果证实,SLE、LN的发病病因以遗传易感性极为强烈;(2)人类的单基因缺陷可致SLE、LN易感;(3)绝大多数SLE、LN病人带有多个遗传性易感基因;(4)在许多人群中HLA-DR2和HLA-DR3阳性者易感SLE、LN,危险性高,且多在性成熟后发病。1.2.1家族聚集性:Hochberg等[4]在77例SLE病人的541位一级亲属中8个家系里发现SLE9例,而对照组540例的亲属中仅1例女性患病。Art等在19个多病例SLE家系中的232位亲属中发现SLE者24例,患皮

4、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病者74例的事实证明SLE的发病规律符合孟德尔主效应基因模型。1.2.2易感基因:主要包括MHCⅡ类分子、补体基因、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SSA/RO、CRI、IL-6、TNF-d、FCY受体Ⅱd、T细胞受体、热休克蛋白基因及免疫球蛋白GM、KM同种异型等。通过对HLA的研究,提示其与SLE免疫激活密切相关[5]。基因与特异自身抗体的关联性强于SLE本身,一些等位基因的共享序列可能是介导抗体反应类型的决定因素[6]。1.2.3补体基因缺陷:SLE发生基因缺陷的频率高,包括C1Q、C1s、C1r、C2、C4缺陷。C2缺陷多见于轻型SLE,C4A缺陷则是人类各种族间最常见的S

5、LE遗传特征,补体基因的缺陷导致补体成分缺失及功能异常,机体不能有效的清除免疫复合物。有缺陷的补体基因往往与HLAⅡ类分子组成扩展单倍型,介导SLE的发生与发展。1.2.4凋亡基因:免疫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克隆和免疫系统耐受形成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MRL/1pr鼠携带有Ipr狼疮促进基因,编码为Fas分子。缺陷性Fas配体分子(Fasl)的gld基因者产生异常的细胞凋亡信号,并导致自身反应性T、B细胞异常而产生大量抗体引起发病。1.2.5免疫球蛋白受体(FcyRⅡ)基因:其基因编码的蛋白受体可致机体对IgG2免疫复合物的清除率显著下降,并沉积于体内,尤其是肾小球基底膜内,引起LN。1.3

6、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较确定的SLE、LN的刺激因子。研究证实,对具有遗传易感性的SLE个体,环境因素可能是触发免疫应答的始动因子,甚可使已经稳定的病情激发。1.3.1紫外线:临床发现40%的SLE、LN光敏感,暴露于紫外线后发病者高达70%。磺胺、四环素、喹诺酮类药可诱发光敏,增强紫外线的效应。研究发现,波长290~320nm紫外光B才会产生光敏。UVB波谱具有肯定的环境致病作用。紫外线(UV)致LN的病因是:(1)UV作用于DNA可形成丰富的胸腺嘧啶二聚体,这种经修饰过的DNA有极强的免疫原性能;(2)UV和其他辐射等物理性损伤,可诱导人表皮细胞凋亡。此时膜包裹的富含抗原,包括核小体

7、等的小泡会出现在损伤细胞的表面,从而刺激SLE特征性抗体应答而发病。1.3.2化学损伤:含铅、苯的染发剂、发光剂、唇膏、甲油、甲醛、二甲苯等化学染料,食用苜蓿芽和β受体阻滞剂、异烟肼、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甲基胺基化合类抗菌药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1)它的本身或代谢产物激发了免疫应答;(2)影响DNA修复,活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而发病。1.3.3可疑刺激因素:(1)感染:多种感染因子可导致大量淋巴细胞活化,细菌性超抗原可激活表达特定TCRVβ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