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

ID:22544402

大小:115.1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30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_第1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_第2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_第3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_第4页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与诊断研究进展【摘要】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遗传缺陷、环境危险因子、性激素异常等三大因素是SLE、LN的主要发病因素。肾脏病变程度与SLE的预后密切相关。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基础。【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病因;诊断[Abstract]Lupusnephritis(LN)isthemostseriouscomplicationandoneofthecausesofdeathinpatientsofSLE,theexact

2、causeofthediseaseisunknownsofar,butinherentdefect,environmentdangerousreasonandabnormalsexhormonearethethreemaincausesofSLE、LN.TherearecloserelationsbetweenkidneypathologicalchangesdegreeandprognosisofSLE.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andjudgmentofprognosisarebasedonthepat

3、hologicalclassoflupusnephritis.[Keywords]Iupusnephritis:Etiology:diagnosi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肾脏损害称为狼疮性肾炎(LN),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人群患病率为%%,我国略高于欧美,约为1%,根据临床病理及尸检证实,90%以上的SLE病人均有肾脏炎性损害[13]。据此推算,我国120万SLE病人中,LN就约有80万100万人之多。由于SLE、LN给人类带来痛苦、贫穷、残疾、死亡等灾难性

4、损害,己引起国际国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深入研究。由于SLE的病因尚未明确,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及早诊断与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近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很大进展,预后有明显改观。例如,由于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妥善的治疗,狼疮肾炎5-10年的生存率由20%_40%提高到%。今就SLE、LN病因学的新认识、诊断学的进展简述如下。1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狼疮性肾炎传统的发病因素:尽管本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然而,众多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研宄强烈提示:遗传缺陷、环境危险因子、性激素异常等三大因素是SLE、LN的主要发病因素。大量和长

5、期的研究证实,SLE、LN是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除与多种易感基因绝对相关外,尚与环境因素、性激素(性别),以及机体对刺激应答时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度及炎症介质的数量密切相关。上述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产生如下结局:(1)B细胞在T细胞辅助下产生损伤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2)免疫应答调节紊乱导致前述抗体与免疫复合物大量产生而不能下调,从而使组织器官(肾脏、皮肤、骨髓等)造成损伤;(3)LN主要是由DNA、抗DNA抗体或核小体(Nucleosome)、层粒蛋白、SSA/R0、染色质CIq和核粒体的聚合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系膜或增生性肾炎),

6、免疫复合物诱导(引起膜性肾病)的肾小球疾病。遗传缺陷:人们通过大量研究获得了如下结论:(1)通过新西兰狼疮鼠(NZB,黑鼠)与无病的白鼠杂交后,其第一代小鼠(NZB/NZW)F1发生了较亲代NZB更为严重的自身免疫征象,抗DNA阳性,其雌鼠几乎全部死于狼疮肾炎的结果证实,SLE、LN的发病病因以遗传易感性极为强烈;(2)人类的单基因缺陷可致SLE、LN易感;(3)绝大多数SLE、LN病人带有多个遗传性易感基因;(4)在许多人群中HLA-DR2和HLA-DR3阳性者易感SLE、LN,危险性高,且多在性成熟后发病。家族聚集性:Hochberg

7、等[4]在77例SLE病人的541位一级亲属中8个家系里发现SLE9例,而对照组540例的亲属中仅1例女性患病。Arnett等在19个多病例SLE家系中的232位亲属中发现SLE者24例,患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病者74例的事实证明SLE的发病规律符合孟德尔主效应基因模型。易感基因:主要包括MHCII类分子、补体基因、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SSA/RO、CRI、IL-6、TNF_d、FCY受体lid、T细胞受体、热休克蛋白基因及免疫球蛋白GM、KM同种异型等。通过对HLA的研究,提示其与SLE免疫激活密切相关[5]。基因与特异自身抗体的关联性强

8、于SLE本身,一些等位基因的共享序列可能是介导抗体反应类型的决定因素[6]。补体基因缺陷:SLE发生基因缺陷的频率高,包括C1Q、Cls、Clr、C2、C4缺陷。C2缺陷多见于轻型SLE,C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