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

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

ID:9708419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5

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_第1页
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_第2页
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_第3页
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_第4页
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制。这标志着农村义务教育开始逐步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经费从以乡村投入为主转向以国家财政保障为主。这个体制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作了原则性规定:要求乡镇积极筹措资金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县将义务教育事业费(维持性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中央、省和地市通过转移支付增强县义务教育财政能力。在某种作用上说,这的摘要:文章归纳了改革

2、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变迁的三个阶段: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一个框架,两个不足”——管理,各负其责。通过对上述三阶段的分析和检讨,不仅勾勒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发展演变的轨迹,而且探讨了变迁中存在的突出理由,为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  10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04-4914(2011)04-025-02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三阶段变迁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变迁的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  (一)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这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后到税费改革前。1985年,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管理体制上明确了“基础教育的管理权属于地方”的原则,“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遵循这一原则,中小学教育经费纳入地方预算,由地方财政拨款,中央实行专项补助。同年4月12日,财政部又发出《关于颁发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乡(镇)一级财政开始建立。这为乡(镇)组织作为中小学教育的管理主体综合实施事权和财权奠定了基础。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费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杂费

4、、发展校办产业、支持社会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逐步形成。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下,有利于调动乡、村乃至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经费,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但是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基本上被中央和省级政府转移给乡村政府,作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主要承担主体——乡级组织因其薄弱的财力难以胜任,实际上一直是缺位的和虚拟的,而主要的责任主体则是更为弱势的农民,是真正的“义务教育农民办”。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2年调查,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比例中,中央政

5、府负担的部分仅为2%,省和地区(包括地级市)的负担部分合计起来也只有11%,其余均为县乡财政负担{1}。因为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不但不规范,而且规模之少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巨大缺口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教育财政体制的错位和扭曲不但没能从根本上改观义务教育的经费短缺的理由,而且为乡村组织假借办教育之名行“乱集资、乱摊派”之实开了滥觞,并加重了农民负担。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本级财政汲取能力大大提高。按照当时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本级负担本级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6、。而地方尤其县级以下的财政大幅减少,义务教育(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重心,没有因此相应从乡村上移给级次较高的主体。这和分税制改革之前没什么两样。其实,义务教育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应当属于公共产品,由于其外溢性,应该由级次较高的政府(其财力相对雄厚),主要承担义务基础教育(尤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职责。因此在一些地区“普九”中出现大量的债务和教师工资长期拖欠就不足为奇了。这个阶段改革主要特点是财政投资主体错位。公平地说,这种义务教育投入的错位现象在税费改革后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二)“一个框架,两个不足”  这一阶段从税费改革后到农村义务教育

7、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前。鉴于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各级政府间的投入比例关系尚未理顺,转移支付制度很大一部分是维护地方的既得利益。尤其在进行农村费税改革后,乡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占义务教育投入总量近一半的乡村集资和附加费被取消。面对乡村投入撤资后留下的巨大资金缺口,2001年国务院对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这标志着农村义务教育开始逐步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经费从以乡村投入为主转向以国家财政保障为主。这个体制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作了原则性规定:要求乡镇积极筹措

8、资金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县将义务教育事业费(维持性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中央、省和地市通过转移支付增强县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