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的新感觉派 ——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被“看”的新感觉派 ——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ID:9699795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被“看”的新感觉派  ——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_第1页
被“看”的新感觉派  ——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_第2页
被“看”的新感觉派  ——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_第3页
被“看”的新感觉派  ——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被“看”的新感觉派 ——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被“看”的新感觉派——试论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个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为完整的都市小说派别,新感觉派在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它延续了鲁迅对现代小说的开创,完善了创造社对现代主义的运用,开启了张爱玲等的都市文学......本文试从现代主义思潮这一方面来观照新感觉派,浅析此思潮影响下的新感觉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是在现代主义思潮指引下自觉追求新形式创新的先驱。其中,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是该派的三巨头。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三分为二的:刘呐鸥、穆时英是一类,重感觉表现;施蛰存自成一类,重心理分

2、析。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自觉地冲决了传统小说的审美规范,把大都市的畸形繁华化为炫目的光彩、亢奋的音响、性感的曲线、极具强烈刺激性的色彩和动感极强的画面。而这一切又被他们组织进丰富的想象、联想、幻想和潜意识之中,形成意象繁复、声色迷离、新异怪诞的全新的审美境界,给文学提供了新的小说样式。相比于《子夜》站在先进阶级立场上来写灯红酒绿的都市的黄昏,新感觉派作家们则是写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他们旨在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是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和病态;迥异于过去小说用从容舒缓的叙述方法表现恬淡的农村风光、宁静的生活气氛。总的来说,

3、新感觉派是在欧美和日本现代主义思潮掌控下的小说流派。一、恶之花般的以丑为美的视角采写从左拉开始,丑恶在文学中不再以附庸的形式出现,而是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价值。审丑观念被批评家们概括为对丑恶现象的揭示和对人性恶的发掘。于是,新奇、怪诞、丑陋,一切过去不曾进入艺术殿堂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在现代主义中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笔者认为,新感觉派在现代主义思潮的掌控下着重使用了以下两种以丑为美的内容书写:一是美丑对照的都市展示;二是血腥美、变态美的唯美推崇。纵观新感觉派小说,其多是外在审美、内在审丑。穆时英的上海,造在地域上面的天堂便是其最佳写照。正如雨果在《巴黎

4、圣母院》中对敲钟人卡西莫多和大主教克洛德外在与内在美丑对照的塑造,新感觉派作家们也擅长对都市生活进行美丑对照的展示。他们擅长在光鲜、繁华、熠熠闪光的都市表层之下寻找都市罪恶的深层,寻找这种奇异的恶之花,又有意无意的在这种恶之花的发现和挖掘过程中发现乐趣,享受激情,并沉湎其中。在对都市罪恶的审丑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极力描绘现代都市的物化和宏伟,另一方面则从欲望都市中的异化、心灵的扭曲来实现深层、内在的审丑主题。如在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中,一方面描写了富人的享乐淫逸,另一方面则展示了底层人的惨死、迫于生计的陪睡和毫无顾忌的暗杀。都市光鲜的外表下却是种种的丑

5、恶。这种在美的外衣掩盖下的丑,比单纯的丑给人带来的感觉要丰富得多。新感觉派作家们的作品中也不乏对唯美主义的沉溺,这在施蛰存笔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他推崇一种极致、变态的美。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莎乐美》中,年仅16岁的妙龄美女莎乐美由于向先知约翰求爱被拒,愤而请希律王将约翰斩首;最终,她把约翰的首级拿在手中亲吻,以一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施蛰存《石秀之恋》中的石秀正是莎乐美的男性翻版。当石秀对潘晓云长期地渴望而不可得又当他在勾栏里看见娼女手指上留着鲜艳的血之后,便饥渴着甚至是迷恋上潘晓云的尸体了。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随后看杨雄把潘晓云的四肢和两个乳房都割了下来

6、,看着这些泛着最后的桃红色的肢体,石秀重又觉得一阵满足的愉快了。真是个奇观啊!分析下来,每一个肢体都是极美的。这种美是非理性的,是一种变态而震撼的美。二、世纪末情绪的包裹追溯新感觉派的思想渊源,其中既有日本的新感觉主义,又有西方的现代主义。在新感觉派的作品中,多弥漫着一种价值颠覆、危机四伏、绝望挣扎的情调。我们知道,日本的新感觉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关东大地震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派别,其作品中多流露出生命无常、死亡本能与恐惧、幻灭感,具有浓厚的世纪末色彩。而西方的现代主义又是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在文艺领域的一种反映。于是,中国的

7、新感觉派也必然染上了这种世纪末情绪,但它又不同于日本和欧美现代主义思潮中对生死等形而上问题思考的绝望。新感觉派作家们因时因地制宜,他们更注重新感觉手法对现代都市尤其是上海社会现代主义特性的表现,其中多充斥着颓废气息。笔者认为,这种颓废的世纪末情绪在中国的新感觉派笔下多表现在以下三点,分别是生存的忧虑、信仰的迷失和情感的饥渴。在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中,老夫人竟然为了生计让自己的儿媳妇陪别人睡觉,这是迫于生存的无奈;在《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每一个人又都是对未来失去了希望,这是信仰的迷失;在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中,本要去县城与丈夫共度周末的女子却与在火

8、车上遇见的陌生男子疯狂野合,这是情感的饥渴。总之,这些人的生活多是颓废的。从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