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ID:9697756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_第1页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_第2页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_第3页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一、情感教育融入课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激励人呢?”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进入课堂,如果表情木然、呆板、服装不整、讲话乏力,怎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笔者认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和学生的“表演”。因此,每当笔者走上讲台,都要求自己面带微笑、充满激情、衣着得体、言语铿锵。一节课在声情并茂、跌荡起伏中结束,学生岂有学不好之理。比如,笔

2、者在讲授《分子和原子》这一课时,先带领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中,蕴藏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化学知识。这时笔者在同学们欣赏配乐诗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入到化学学习。这种形式,使同学们在美的欣赏中学到了应学的化学知识。还有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中,笔者采用听录音抢答改错的形式,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改变学生固有的座位顺序,让他们全体向后转,笔者从前讲台到后讲台,让后排学生也尝尝当前排学生的滋味,这样的变化也会使学生兴趣大增。另外,教学过程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

3、程,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某门课程。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一门课程,所以笔者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急于讲课本内容,而是先做一些趣味性实验。如利用酸碱指示剂遇酸和碱的不同的颜色变化,做一个《“雨”落叶出红花开》的实验,通过这些直观的、有趣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化学课有趣、有味、有用。二、师生互动贯穿于课堂课堂教学是当前最根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青少年感知能力的日益增强,原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正悄然走入课堂。问题是如何做

4、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呢?这就要求教师从每节课的课堂设计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是化学课最经典、最刺激、最具开发性的动手方式,我们教师要创造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除学生实验外,可以把演示实验中某些简单的环节交给学生去做。如鉴定二氧化碳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这些简单的步骤可以请同学上讲台帮助完成。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创设阅读的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阅

5、读的内容产生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授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教学内容时,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在一个天气非常炎热的中午,工人们忙着把一箱箱的货物堆进仓库,由于就要下班了,匆忙中他们谁也没有发现,一个人悄悄地把一包东西也放进了仓库。下班后,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仓库的大门紧锁。午饭后,人们也都相继休息了。忽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吵醒了厂长,原来,是厂里的仓库起火了。厂长急忙赶到现场调查情况,可门卫说这个时间内什么人也没来过。那么犯罪分子是如何制造这一起火案的呢?要想破案,同学们读完这一课就会知道。”一席话,说得同学们很快有了兴趣,并通过阅读找到了缓慢氧化与自

6、燃的关系,也发现了白磷自燃的奥秘。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鲜明的化学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但有很多的化学反应是没有明显现象的。对于这类反应,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将没有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改变为有鲜明的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这样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下册“常见的碱”这一课题中介绍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这个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学到这里,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确实发生反应了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大增,组成了几个合作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笔

7、者的帮助下,最终设计出了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并成功做成了这些实验:方案一:在烧瓶里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烧瓶用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一端事先绑好一只气球。拔开塞子迅速向烧瓶内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方案二:取一质软的空矿泉水瓶子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用带有胶头滴管或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瓶口,胶头滴管或注射器预先吸满氢氧化钠溶液。挤压胶头或推注射器活塞,使碱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接触,观察现象。方案三:将一支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三种实验做完后,同学们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却也有同学发现了问题,

8、提出这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所产生的现象。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得出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的结论,更严密地证明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