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94228
大小:5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5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纵观河北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说明文属必考内容,选文全部来源于课外。命题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有三条标准:内容方面,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如05年《雾》,06年《二维条形码》,07年《计量雨滴》,08年《太空清洁工》,09年《长信宫灯》,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科技进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具有说明文倾向,但不排斥记叙和议论,也就是说具有文学性或思辨性的色彩,所以一般称之为“科普文”或“说明性
2、文字”。题型方面,以简答题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这类试题有逐渐升温的趋势,我们要高度重视。一、考纲扫描能阅读说明文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5、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二、备考策略1、说明文考点较为单纯,在备考中,应遵循中考命题趋势,选择具有命题资质的优秀课外作品进行专项阅读训练,提高应试能力。2、梳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达到融会贯通,这样
3、在解题时我们就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文章阅读要扎实精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4、做题时要牢记:“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又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5、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
4、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三、知识要点1、说明文的概念2、说明文的分类3、明确说明对象及特性4、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等5、说明顺序6、说明文的语言7、说明文的结构四、考题回顾:说明文阅读题02-05年的分值都是14分,06年是18分,07年是11分,08年是10分,09年是9分。阅读语段02年是“返回式遥感卫星”,03年“死海之变”,04年是“走近森林”,05年是“雾”06年是“金字塔之谜新说”,07年是“计量雨滴”,08年“太空清洁工”,09年“长信宫灯”。此部分内容作为“保留曲目”仍将在中考题中发挥
5、它的作用,希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更应关注社会生活。如:高新科技知识、健康与生存安全等。五、答题原则:说明文阅读3步曲:(1)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2)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3)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六、解题技巧历年来说明文阅读的考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方面内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说明结构和顺序的理解把握;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别与分析;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运用文中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说明的顺序,理解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应对策略:(1)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如《看云识天气》)。(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
7、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应对策略:(1)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应对策略: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