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案(苏科版七年级下)

数学: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案(苏科版七年级下)

ID:9693362

大小:262.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数学: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案(苏科版七年级下)_第1页
数学: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案(苏科版七年级下)_第2页
数学: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案(苏科版七年级下)_第3页
数学: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案(苏科版七年级下)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学案(苏科版七年级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3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⑵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⒈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的条件或“角角边“角边角”的条件或“角角边”来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⒉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能结合具体问题和情景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会用分别写“因为……所以……”或“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说理.⒊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实例,以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习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的条件或“角角边“角边角

2、”的条件或“角角边”来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材中提供了“议一议”情景,目的是以情激趣,以情激智,引导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和讨论,从而触发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另一个条件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图11.3-2-1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情景,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4---5个仅有一个角相等的各种三角形,把它们都放在右手握的档板后,待学生讨论结束后再撤去档板,一一展示,而教师的左手只有唯一的一个三角形,学生将对此情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还可以设计如下的情景:情景1:用硬纸板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如图11.3-2-1把

3、三角形纸板撕成两部分.试利用其中的一部分能否再剪一个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图11.3-2-2问题:⑴从上面的实践中容易发现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观察、比较第Ⅰ、Ⅱ两部分有什么不同?⑵第二次剪出来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第Ⅱ部分,有哪些边和角是重合的?⑶从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的事实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前后4位学生为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讨论)情景2:如图11.3-2-2现有一张老师用的教具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老师想制做一张与原教具同样大小的新教具,能恢复原貌吗?问题1:在这个问题中,应让学生思考,确定原三角形

4、具备什么已知条件?这三个条件有什么联系?(原三角形中已知∠A,AB边∠B是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角)问题2:做一做: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自己的纸上画出ΔABC,使得∠A=300,AB=10cm∠A=450,并让学生练习写出画法.教师写出过程:画法:⒈画线段AB=10cm;⒉在A、B的同旁分别以A、B为顶点,画∠MAB=30°,∠NBA=45°,AM有BN交于点C,得ΔABC。请同学们将画得的三角形剪下来,并重叠在一起,验证是不是重合,并与老师手中的纸片叠合验证,学生讨论得出“角边角”公理.说明:“猜想、测量、验证”教师在活动中不仅要关心学生参与了没有,还要

5、在活动中引导学生:⑴必须认真观察和才能作出猜想,要每目测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使自以的猜想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以提高目测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⑵为了验证你的猜想,你认为需要测出各个三角形中的那些数据?并说明理由。情景3:课本中的“做一做”1.画线段AB=2.6cm,再画角∠BAP=450,∠ABQ=600,AP与BQ相交于点C.2.剪下你画的三角形,与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引导学生探索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条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观察课本中的图11—12,思考并回答下列的问题:问题1:有那些条件决定了

6、△ABC≌△FED?问题2:△ABC和△PQR有哪些相等的条件?为什么它们不全等?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对应”两个字的含意,分清夹边和对边.情景4:想一想,如图11.3-2-3,△ABC与图11.3-2-3△MNP中,∠A=∠M,∠B=∠N,BC=NP,△ABC与△MNP全等吗?为什么?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推出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条件,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思考、说理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使班级内大部分同学都能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解答,以减少说理上的困难:问题1:根据“边角边”的方法,要判断△AB

7、C与△MNP全等,现已具备了什么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问题2:你能说出∠C=∠P的理由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本节的说理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有关问题的说理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例题设计⒈教材P.114例2.关于例题教学的几点建议:本例题既是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进行说理的一次应用,又是探索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的一个活动,学生对两个三角形做出全等的判断和说理估计不会困难,而探索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一个难点,教学是我们应注意:⑴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⑵改变点C的位置,在

8、OP上再取一点D,作DE⊥M,DF⊥ON,探究△DOE和△DOF的关系,我们知道结果与点C的情况完全一样,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