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镜像”电影之反思

“青春镜像”电影之反思

ID:9689481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青春镜像”电影之反思_第1页
“青春镜像”电影之反思_第2页
“青春镜像”电影之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青春镜像”电影之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春镜像”电影之反思关键词:叙事;青春;怀旧;成长(一)重构青春镜像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指出,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了他人,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谁,也就是说,他人是自我及其意识形成(或重构)的一面重要的镜子。青春叙事正是这样一种状态的真切体现。在这一意义上,影片的青春又带上了特定时代和社会的青春痕迹,不仅成为导演凭借个性的叙述方式再创造出的青春影像,而且还以怀旧形式重构了观众的青春镜像。下面就以台湾网络作家九把刀导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称《那些年》)与内地演员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称《致青春》)为例作简要分析。首先,借助影像化的审美世界引

2、起共鸣和生发感慨,表达对青春的感受。《那些年》讲述一群高中生成长过程中个人的情感交织与命运变化,《致青春》则以大学生活为新起点的青春盛宴,切近过去不久的上世纪90年代,朝气蓬勃的面孔、如火如荼的学生社团活动、杂乱的集体宿舍、破旧的洗衣房、忙碌的公用亭等。如罗洛•梅说的: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自这一层面而言,尽管时代不断变化,但青春怀念始终未变,这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叙事。而这种乐见主要源自人的生存理念的诉求,渴望稳定、安全,追寻感性生命的自在满足,对精神家园的崇尚,对自我发展的连

3、续感、归宿感的渴求,趋向人性的完善和美等。(二)怀旧未完旅程哈贝马斯曾指出,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而青春电影为我们所回味的是青春是一段未竟的旅程。未竟意指尚未完成,一方面,影片以倒叙或顺叙的时间顺序先后接续整个青春叙事,正在进行或已经逝去的青春回忆,形成了既未完成又延续了的青春状态;另一方面,以缅怀青春的方式,试图抚慰成长之后所遭遇的残酷现实及情感的创伤,弥补某种存有缺憾的感觉,达到延搁青春流逝以释怀之目的。《致青春》中,多年后带着悔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郑微的生活,影片最后一幕陈孝正与郑微再次到海洋馆看海豚表演。《那些年》结尾,柯景腾及好友们重聚在沈家宜的婚礼上,尽管沈佳宜

4、已嫁作他人妇,但曾经暗恋或追求过她的男生似乎都已在成长中寻找到了自我,关乎青春的集体记忆,关于怀旧的青春,还温情述说着执著与遗憾,以及时过境迁后回望的微笑告别。影片起到了构建观众对影片呈现的青春镜像的认同的作用,即他们会如同婴儿一样向影片中的角色寻求认同,把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投射到影片中的人物身上,然后反过来再与人物所体现的动机和价值认同。暖情叙述能把曾经的失去与遗憾弥合,致青春式的怀旧成为了一种合情合理的救赎,而恰恰通过关注现实的诚意与温情的流露,将观众的思维转向值得怀念与追溯的青春岁月,让当下遭遇情感生活问题与现实困境的备受压抑的现代都市人,得以暂时逃离紧张而又乏味的生活,释

5、放或缓冲心理压力与失落,在观影中拥有一次重拾青春的机会。(三)存在矛盾困境从叙事角度说,电影通过讲述校园、恋爱的青春故事,多为学生们之间的爱恨情仇纠葛;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让观众以旁观者姿态深入影片,打开他们回忆青春往事之门。从艺术角度看,青春叙事电影并未走出当前电影同质化与类型化现状,从某种程度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从本质上说,怀旧本身具有某种乌托邦的维度,怀旧被窒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如肖复兴说的,在怀旧心理作用下,青春的以往容易被诗化、美化与戏剧化。应该看到,青春叙事在猎奇与渲染的怪圈中易于迷失自我,呈现事物表面的同时,忽略了探寻现象背后的叙事逻辑。青春叙事存在缺陷:影

6、响的焦虑,要寻求突破与超越,要吸收前人成果,又要避免重复;自我的焦虑,创造力无限而毫无顾忌,缺乏节制而误入滥情和自我重复的歧途。《那些年》着力表现的回到最初的起点,与《致青春》的青春不朽与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等,都是对青春的一种在这里,我把青年文化和青春文化区分开来,就中国当前大众文化的青春化而言,青春文化与青年文化具有深刻差别。换言之,何谓青年?青年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进步理想、不断进行社会变革的启蒙主义的精神载体,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探索未知、战胜迷信的理性主义的精神载体,更是敢于奋不顾身地反对不公正、抗争腐朽势力的理想主义精神载体。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青年文化,具有突

7、出的批判精神。而与之相对,今天的青春文化某种程度上是在青年消失后崛起的文化:一方面,年轻人依旧激扬青春风采,充满了表达的冲动;另一方面,这种青春风采的表现和表达却限于宅文化、幻文化和私文化,不再像此前的青年文化那样是一种外向、反思的文化,而是一种内向和消费的文化。理想主义的热情如何在消费主义背景下的青春文化中绽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简介:余晶晶(1991-),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美、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