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论文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浅谈教育均衡化

教育均衡论文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浅谈教育均衡化

ID:967799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0-22

教育均衡论文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浅谈教育均衡化_第1页
教育均衡论文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浅谈教育均衡化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育均衡论文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浅谈教育均衡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对教育均衡化的认识摘要: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均衡教育不仅包括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也包括教育过程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还包括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平等。  关键词:教育;均衡化;现状;对策  均衡发展是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但并不是办学水平的“划一化”。百姓对教育的需求,目前已经升格为“上好学”,希望得到更有选择性、更具特色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政府投入并不能完全解决需求多元化的问题,因此,均衡和优质,应当是下一阶段教育需要

2、更加关注的课题。  一、中国教育的现状  (一)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教育的均衡化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教育的均衡化之所以被作为一个难点提出来,是因为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中国的一些贫困、偏远地区,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困难。四川省教育厅汪凤雄当场公布了一个数字,他们那里的生均经费大概只有200来元,而在江浙等部分沿海地区及上海的生均经费约是四川的数倍。即使是在中国的同一座城市,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我所在的乡村小学,学校的多媒体设施齐全,为学生的美术,音乐,甚至劳动课都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体育场上,体育器材少,学生的许多肢体方面

3、得不到锻炼。我们只有通过间接的做毽子,跳绳,转呼啦圈,做些热身运动,练太极,以及高抬腿等给予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机会。  (二)择校热愈演愈热  正是因为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择校热愈演愈热,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择校之所以成为长期困扰义务教育的一个难题,既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原因,也有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的因素。而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越低,择校率就会越高。二、教育的均衡化应有的认识和对策  (一)加大教育投入 

4、 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大对于基础教育、中西部地区教育、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以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核心目标之一。一方面中央财政统一投入,解决由地方经济水平差异,造成教育投入不均衡的问题;二方面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国家组织并提供相关的经费;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要注重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现有的知识学习体系之外,应当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每周体育课时至少保持在6小时以上;注重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每门课程应该让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上台讲演的机会;加强创新教育,以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二)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均衡化发展。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通过它所培养的人才来实现的。我们不能只把升学率和硬件设施作为衡量办学效能的重要尺度,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许多的学校盲目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的提高,占用其他课程甚至开设了其他课程也只落于形式,导致许多在艺术,美术甚至体育上有特长的学生长期处于对语文数学成绩提不起来的困扰中,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更甚者,误了他们的一生。我们应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均衡化发展。一是教师是学校的第一

6、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靠全体教师去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学校教育均衡化根本。二是加大培养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的力度,特别要利用教科研力量来培养骨干教师。形成骨干、名优教师群体。以骨干教师促进教科研做法,既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又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为当地教育发展起辐射和支撑功能。三是精心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以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凝聚人、培育人、塑造人,努力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创造宽松的政策空间和成长环境。  (四)规范办学行为,防范和杜绝校园教育失衡。示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和谐教育”是教育

7、公平的内在要求。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不论其家庭背景如何,在校园内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⑴加强管理,禁止家教。家教盛行,造成校内教育不均衡,冲击正常的教育秩序,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无疑成了一句空话,与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加强师德教育,完善管理机制,狠刹家教之风,杜绝家教行为。 (2)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教育虽被人们视作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条件,但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主要原因。作为先“富”起来的学校群体,应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利用优势资源,形成“助、奖、补、减、帮”的多元化帮困助学机制,让贫困生能入校学习,成为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