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

ID:9669016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期间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11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在6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患者中治愈率为67.65%,有效率为97.06%。在单纯中医治疗的45例患者中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8.89%和68.89%。经统计学处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单纯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L.编辑。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率衰竭中西药合用,对控制心衰有协同作用,亦可减少药物

2、的毒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强心纠衰汤利尿剂强心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综合症,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的特点。临床上,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邪之客也”。张仲景《金贵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述五脏水肿:“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因此,充血性心力衰竭应属中医的“心悸”、“水肿”、“痰饮”、“喘证”。我们自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各类心衰113例,以中西医结

3、合方法治疗68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  113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2岁~71岁,平均年龄51.1岁;病程3个月~4年;其中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肺心病8例;按照NY-HA心功能评价标准分级,心功能Ⅰ~Ⅱ级7例,Ⅲ级14例,Ⅳ级24例。治疗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34岁~72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3个月~3.5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心肌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例;按照NY-HA心功能评价标准分级

4、,其中心功能Ⅰ~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诊断均依据《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吸氧,低盐低脂饮食,并依据病情给予西药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ACEi剂、β-受体阻滞剂,主要药物有速尿、地高辛、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消心痛等,1个疗程为2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自拟葶苈破故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葶苈子12g,破故纸10g,茯苓24g,桂枝10g,白术12g,炙草6g,坤草30g,泽兰10g,大

5、腹皮12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随症加减:咳喘痰多加苏子、旋复花、枇杷叶;气虚加黄芪、人参;阳虚水泛加附子、椒目、车前子;阴虚口干加玉竹、沙参、太子参。1个疗程为2周。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  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疗效标准来判断疗效[1]。完全缓解:心率下降,在一般体力活动后保持稳定;心力衰竭征象完全消失;水肿消退;能耐受一般体能活动;能耐受普通饮食。部分缓解:心率虽有下降,但不稳定,体力活动时仍有上升;某些心力衰竭的征象仍存在;不能耐受一般体力活动,心功能Ⅱ~Ⅲ级;心力衰竭常多发。显效为达到完全缓解标准或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

6、有效为达到部分缓解标准,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或症状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者。  3.2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68名患者中,显效4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对照组45名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  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66/6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89%(31/45)。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u检验:u=4.20>2.58,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治疗组病人的治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u检验:u=4.04>2.58,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7、。.L.编辑。4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出现一系列肺循环、体循环瘀血的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临床上,西医治疗一般采用减轻心脏负荷(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增强心肌收缩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去除诱因等。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水肿”、“痰饮”、“喘证”范畴,辨证的根本是肺脾肾虚,日久累及心、肝等脏,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水、湿、痰、瘀互阻,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阳虚不能化气行水,致水湿内停,血脉瘀滞。中医认为肺、脾、肾为水液调

8、节的主要器官,肺虚失其通调水道之职,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