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67361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5
《自杀成因的心理学理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杀成因的心理学理论研究自杀成因的心理学理论研究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自杀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与学界的高度关注。2008年世界范围内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并且增长迅速,而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约为29万,年均自杀死亡率是0.23‰。由此可见对自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而目前对自杀的研究更多关注于自杀的流行病学、自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等,这些研究都是从现象入手。而人们选择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并没有得到重视,这显然不利于从根源上解决自杀问题。因此,本
2、文拟对已有的自杀成因理论及模式做评述性介绍,重点介绍国外最新的关于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为自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潜在的新思路。 一、自杀的概念 自杀是一种夹杂着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复杂行为,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因此自杀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象学观点认为自杀是自我毁灭,故意终止生命的存在,强调了自杀者行为的主观故意性与客观毁灭性。生理学观点认为自杀是一种先天的遗传行为模式。许多证据表明,自杀行为受家庭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自杀家族史、精神疾患、低水平血清胆固醇和5
3、-羟色胺。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心理学观点认为自杀行为是人的死本能指向内部并日益积累的结果。其他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诸如杀死自己的行为称为自杀,它应当是有意识的行为,执行者本人完全了解或者预料到这种行为的致命后果等,同样强调了行为的致命后果,并指出了行为的有意识性、目的性及心理上的自主性。社会学观点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被动自杀行为这一方式。 2004年D-II-R)对自杀的概念作了详细而较准确的描述。指出自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蓄意性;第二,自杀行为的结果有致死、致残和经救治痊愈等;第三,必须要有自杀意念
4、的自残自伤行为:第四,自杀与精神障碍并不矛盾。 综合以上各观点的角度,可以总结出自杀定义的基本要点:(1)有意识的蓄意的;(2)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3)自发完成的;(4)可采用多种方式的;(5)结果具有致命性。从狭义上定义自杀,可以仅限于产生致命结果的自杀行为,从广义上定义自杀,则包括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致命的自杀行为。本文将广义的自杀统称为自杀相关行为。 二、自杀的分类 自杀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自杀的动机分类,国外学者Baechler(1979)将其分为:逃避型自杀(为摆脱悲伤或
5、惩罚),攻击型自杀(报复或勒索),献身式自杀(牺牲),和开玩笑的自杀(证明自己);国内学者则分为:心理解脱型、寻求关注型、抗争惩罚型和要挟型。 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认可度最高的是1970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提出的临床诊断分类标准,该标准是按照自杀行为(结果)的严重程度分类的:(1)自杀已遂或成功自杀(CS,mitted suicide,pleted suicide);(2)自杀企图或自杀未遂(SA,Suicide attempt);(3)自杀意念(SI,Suicide idea),指个体直接
6、或间接的表达自己想要终止生命的意向。该分类是在建立在广义自杀的基础上的,即对自杀相关行为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方式被后文论述的诸多成因理论采纳,尤其是着重介绍的人际关系理论。 三、自杀的成因理论 目前已有的自杀成因理论很多。本文将分别从经典心理学理论解释、基于实证研究的过程模型和最新的人际关系理论三大块来介绍相关理论。其中,第一类理论对自杀的心理实质进行了很好的解释,第二类则将实证得出的危险因素也纳入其中,最后一类则综合了实证研究的过程模型和对危险因素的概括,很好的解释了自杀相关行为的成因。 (
7、一)经典心理学理论解释 1 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罪恶和侵略感转向自身的结果,根源是长期受压抑的无意识欲望和冲动以及三我之间的冲突,最终死本能主导了生命。其他研究者像Zilboorg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提出包括复仇、恐惧、怨恨和逃避的幻想都会导致自杀,并指出绝大多数的自杀行为都是冲动的表现。很多后期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些观点,但很少被运用于临床和预测。 2 杀死自我理论(ego suicide)。戴维罗森1993年提出了杀死自我理论。人的心性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杀死自
8、我趋近自性的过程,而自杀不过是杀死自我的误用。如青少年的自我非常脆弱,任何强烈一点的挫折都有可能导致非常强烈的情绪,杀死消极自我的冲动就可能被误读成杀死自己,产生实际的自杀行为。这种理论的假设得到了不少的临床验证,但缺乏有关的实证性和量化研究。 3 痛苦呐喊模式(Cry of Pain)。Willians提出的痛苦呐喊模式认为当个体遭受了来自外界的压力情境,如失业、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差等,产生了挫败感,且认为自己无法从中逃脱,同时个体又可以获得伤害自己的机会时。个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