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ID:9667187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_第1页
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_第2页
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201例患者分为针刺加点穴治疗组125例,单纯针刺对照组76例,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9.2%,对照组为97.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χ2=3.143,P>0.05),但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3.2%,对照组为73.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意义(χ2=4.976,P<0.05)。结论针刺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具有快捷而良好的疗效。【关键词】针刺;点穴;肩周炎  Abstract:ObjectiveTo

2、observetheeffectofpinprickpluspointpressinthetreatmentofperiarthritishumeroscapularis.MethodsAllthe201patientseroscapularisergroupshoentofperiarthritishumeroscapularis.  Keyeroscapularis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引起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往往不显著。1999年以来我

3、们采用针刺配合点穴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1名患者均为1999年5月—2004年9月本院门诊患者,男110例,女91例,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65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30d,最长5年,平均3年。将201例患者分为针刺与点穴同步治疗组(简称为治疗组)125例,单纯针刺组(简称对照组)76例。  1.2诊断依据[1]  (1)多为中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炎或上肢创伤。(2)肩周疼痛多呈钝痛、隐痛阵发或持续剧痛,夜间尤甚,局部压痛多见于肌腱肩后小圆肌

4、附着处。(3)严重者可出现上肢活动受限,影响上臂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后伸等功能,甚至生活不能自理。(4)个别病人后期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可出现不同程度萎缩。(5)后期X线检查可示有骨质疏松。  1.3治疗方法  (1)治疗组:针刺取穴原则,交叉取肩痛穴(中平穴)。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偏外侧1寸,患者取卧位,暴露膝关节下,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针3寸1根,行直刺法入2.5寸,大幅度提插2~3次,以泻为主,使针感闪电式放射到踝关节及足面,然后带针进行点穴。其方法:用拇指掌侧面点按患侧天宗穴、肩贞、肩井、中

5、府、曲池及阿是穴,轻重以患者耐受为宜。每穴点2min,在点穴过程中行针2次,最好有助手配合,1人点穴1人行针,直到点穴结束后起针。2d1次,重者1d1次,10次为1疗程。(2)对照组:除不行点穴外针刺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4疗效标准  (1)治愈:肩关节疼痛消失,前屈上举150°,外展90°,内旋后伸达对侧肩胛下角;(2)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已基本不痛,前屈上举120°,外展80°,内旋后伸达第10胸椎;(3)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前屈上举100°,外展70°,内旋后伸达第2腰椎;(4)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

6、化。  2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临床治愈+显效+好转)率分别为99.2%与97.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143,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3.2%,对照组为7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4.976,P<0.05)。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3讨论  3.1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多因肝肾精亏、气血不足或因外伤营损致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若长期痹阻,筋失濡润,可致筋强筋结,使肩关节活动受限。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的病理变化为肩关节囊内

7、渗出,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广泛慢性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软组织的广泛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由于肩周炎发病初期症状轻微,往往被人忽略而不能给予及时治疗,待症状明显时,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已逐渐形成广泛粘连而很难治愈[2]。  3.2本研究结果提示单纯针刺与针刺加点穴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7.3%与99.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χ2=3.143,P>0.05),但针刺加点穴的临床治愈率为83.2%,而单纯针刺为73.7%,两种方法相较差异非常显著(χ2=4.976,P<0.05),表明针刺加点穴治疗肩周炎

8、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大大地缩短疗程。  3.3肩痛穴(中平穴)位于足阳明经循行线路附近。根据经络根结标本学说,十二经呈结状循行面状扩散,具有上下内外之对应关系,而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是经气发生之处,为经气根本所在[3]。根据整体平衡生物全息律的观点,针刺健侧肩痛穴正式刺激了和患肩相对的病变部位,改善了肩关节功能[4],在针刺的同时点按患侧肩部穴位,可使肩部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