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

ID:9661212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_第1页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_第2页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_第3页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_第4页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哲学 摘要:战略思想或战略思维,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张力的重要环节,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看战略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革命或建设问题的认识与理论创新成果看,既是锁定在战略层次与视域,也是特殊时代问题的哲学形态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容在战略思想层次与平台上更是彰显着经济哲学价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政治哲学;经济哲学  中图分类号:B27;D24  标准,有理论硬核就有一个理论(今天经

2、济学界凭一个理论硬核建构起一个理论、获诺贝尔奖的人比比皆是)。用这种标准看问题,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就是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理论硬核的经济哲学。  正因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就是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理论硬核的经济哲学,所以,邓小平才能从战略层面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其一,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四人帮将它们对立起来,炮制了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谬论。邓小平坚决将社会主义命运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述。其二,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党内一些左的思想严重的人,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专利,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

3、经济。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观点。其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世界现代化始于欧洲并且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这个过程呈发展与两极分化的悖论态势。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而且能够将发展与共同富裕统一起来。其四,现代化的成功不仅表现为微观经济的高效率,也表现为战略部骤正确与战略布局的协调。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若干两手都要硬的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的经济哲学范式,从战略层面进一步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现代化建设在战略层面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战略思维平台上既可以兼容

4、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理论硬核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也可以兼容邓小平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理论硬核的经济哲学。    三、时代变局催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政治哲学向经济哲学的嬗变    所谓政治哲学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针对教科书哲学实践指向与理论精髓的一种学术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不管教科书哲学怎样宣称自己的理论概括力在空间上囊括了整个宇宙世界,在时间上是永远不需要作理论框架与理论硬核修正的永恒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形态,但是,它的理论精髓实际上只能从世界一般的对立到新的统一的否定性即革命性视野、为作为革命党的共产党以推翻旧的社会基本制度的实践提供哲学合法性。教科书哲学在社会

5、视域中通过逻辑排除法在多因素的社会存在中析出社会基本矛盾、并把它定格为阶级斗争的直接动力的理论硬核,为共产党群众运动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实践提供了哲学武器。把这种哲学的实践指向与理论精髓加以哲学概括的代表人物是列宁。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是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中,用归结于的逻辑方法,阐述了作为革命党人的实践视域应该聚焦于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讲哲学唯物主义时并没有讲阶级斗争,只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内容时讲到了阶级关系。此后,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把阶级斗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

6、要内容单列了出来。再后来,毛泽东更是明确提出凡是用阶级斗争观点看待历史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就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以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标识,其实践指向与理论精髓与布尔什维克没有执政以前相比却发生了根本改变。以1921年4月《论粮食税》为标志,俄国布尔什维克在执政后的,实践聚焦在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解决这个问题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之间进行选择。从1917年至1921年的所谓战时共产主义,就是计划到每一块面包,每一磅牛奶的计划经济。其结果是饥饿与短缺像阴霾一样挥之不去,粮食产量还不及沙皇时代。所谓新经济政

7、策,实质是构建以多种所有制并存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其结果是经济困难局面迅速改观,列宁1924年逝世时,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已呈健康发展态势。  为什么在十月革命前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是变革社会基本制度与强调阶级斗争理论,而在提出新经济政策时却主张选择市场经济体制而洋溢出经济哲学的智慧?对此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中讲得非常清楚。列宁说,历史会发生转变的,历史的转变会导致历史任务的转变,为了解决变化了的历史即时代的新任务,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不同方面分别提到首要地位。  列宁在共产党执政后,为解决发展生产力进行的以构建发展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