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

ID:9657261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_第1页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_第2页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_第3页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_第4页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内容提要】元诗的发展呈现着前衰后兴微妙的变化,而科举的废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元代,传统诗歌和以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存在着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势头。“学宋”、“尊唐”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前后期诗歌创作的不同倾向。门岿论文所谓元诗说不上前兴后衰或前衰后兴,发展是处于一种平缓态势的观点是错误的。【关键词】元代诗歌/科举/元代戏曲/学宋门岿先生大作《关于元代诗歌的若干问题——兼与徐子方先生商榷》(载《淮阴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对载于该刊今年第2期的拙文《元诗的分期及其评价问题》进行了评析,读后深受启发,有些问题也

2、产生了新的认识。有些问题则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愿提出来再度讨论。一、诗歌盛衰、科举兴废——把握元诗分期问题的钥匙分期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如何认识元代诗歌变化与否的问题。如果没有变化,或变化甚微,即不存在分期的前提。拙文明确指出元代诗歌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限分前后两期,前期衰微,后期渐有起色。对此,门先生不同意,认为“元代诗文前后期除了在风格上略有差异,说不上前兴后衰或前衰后兴,前后期的诗文作家、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思想与艺术价值也难说有多少高低之分。总体来说元代诗歌的发展是处于一种平缓的态势。”依此看来,元诗的分期不存在前提和基础,我们的讨论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显而易见,

3、门先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元诗到底有无前后期盛衰变化,如果只是我们两人的评判争论,还有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关键在于前人早已有了近乎定论的评说,只是没有深入展开系统论述而已。元人欧阳玄即曾明确指出:“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圭斋文集·赠舜美诗序》)显然问题已经说得相当清楚了。如果说这还容易被讥为“当事者迷”的话,我们再看后人的结论。清人顾嗣立亦曾明确指出:“有元之诗,每变递进,迨至正之末,而奇材益出焉。”(《元诗选·凡例》)这里明确在说元诗呈现的是由衰转盛的发展变化趋势,而真正大盛(“奇材益出”)是在元顺帝至正年间

4、,毫无疑问是在后期了。顾嗣立是一代门先生观点之误,误就误在强加比附。按照他的说法,元代诗歌的发展呈现着“平缓的态势”,“说不上前兴后衰或前衰后兴”,如果它与戏曲的发展始终是平行的,则元代戏曲也必须呈现着“平缓的态势”才对。谁都知道作为元代戏曲主体的北杂剧发展恰恰呈现着前盛后衰的变化,仅就这一点而言,门先生的观点即很难站得住脚了。门先生在文章中曾呼吁人们论述元代戏曲时不要忘了南戏,这是很对的。但也应当看到,南戏产生于宋末,长时期一直未能摆脱粗陋的原始面貌,作为戏曲史料弥足珍视,作为文学作品则差得远。虽然最后出现了高则诚的《琵琶记》,但时间已近元王朝的覆亡了,无论是整

5、体发展势头还是其名家名作数量均无法与北杂剧相比。基于此,我们在勾稽元代文学整体发展脉络时把北杂剧作为元代戏曲的代表也应是无可厚非的。还应当指出,元代诗歌和戏曲互相冲突、此消彼长的特征同样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上面。拙文说过:“元曲大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等绝少染指诗文创作,而刘因、赵孟頫、虞集等诗文作家同样没有涉足戏曲领域。”对此门先生同样不赞成,他举出了白朴的《天籁集》以及关汉卿“博学能文”、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美”等前人零星赞语,试图说明元曲作家同样在“染指诗文创作”。现在看来其论据也显得十分薄弱。因为白朴是目前有词集传世的唯一的元曲大家,拙文用“绝少”而非“绝无”进行表

6、述正是考虑到他的因素。况且即使是白朴,尽管他是金末诗文名家元好问亲自扶养长大的,从小耳濡目染,但并未能因此成为诗文大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入元后“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流连光景”,大部分身心投入杂剧创作的缘故。最新的研究还表明,当白朴醉心于杂剧创作的时候,也正是他与传统文化包括诗歌创作之心理距离最大的时候(7)。在他的身上,同样体现着诗歌和戏曲互相冲突、此消彼长的特征。至于关汉卿“博学能文”、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美”等前人零星赞语,包括马致远自称“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以及有关侯正卿、梁进之、宫天廷、睢景臣等人的类似材料,一来皆无作品传世,真伪难辩,在进行时代及作家

7、整体研究时大可以忽略过去。二来,亦更重要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记载也可以说明他们本来皆有可能成为一流诗人,却因为全身心投入元曲创作而“顾此失彼”,恰恰足以说明他们心目中有着根本性的价值选择,在他们身上鲜明地存在着“诗歌和戏曲互相冲突、此消彼长的特征”。与此同时,门文还举出赵孟頫虞集等诗文作家都曾对当时的戏曲界发表有著名论见的事实,用以说明他们都曾“涉足戏曲领域”。表面上看,门先生所言无懈可击,但仔细分析问题也就跟着出来了。拙文既然将“涉足戏曲领域”与“染指诗文创作”对举,是可知“涉足”的真正涵义是参与创作,而并非仅仅是发表一点零星片断的议论。况且参照我们前面的

8、论述,和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