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ID:965543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_第1页
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_第2页
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_第3页
资源描述:

《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摘要:目前,职业倦怠干预代写论文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研究领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需要从维护职业健康的高度,深化以人为本的个体干预和以环境为主的组织干预的研究。  关键词: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现状;趋势    长期以来,职业倦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从业者健康和绩效的危险因素。职业倦怠的不良后果不但会使个体身心受损,还会表现为一种“溢出”效应,把情感枯萎等负性体验带入到生活的其它方面[1]。可以说,为这种具有传染性的不良心理状态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对职业倦怠的引导和干预是必要的。所谓职业倦怠的干预是指通过预防、抑制和治疗等手段帮助从业者

2、摆脱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困扰,其终极目标在于降低未来发生倦怠的可能性,减缓已经发生倦怠的危险性。    一、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    总结中西方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干预分为指向个体的干预和指向组织的干预。    (一)以人为本的个体干预  个体干预基于以下几个设想:首先,学者们倾向于认同职业倦怠更多来源于个体而不是工作环境[2]。其次,即使不考虑职业倦怠来源,人们也通常认为应对职业倦怠是个体的责任,而与组织无关[3]。再次,提倡职业倦怠的个体干预与个体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生存哲学相吻合[4]。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个体进行职业倦怠干预的成本要远远小于干预组织所付出的[

3、5]。个体干预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大的范畴:一是针对工作现状个体主动协调与工作的关系,具体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发展防御性应对策略、寻求社会支持等途径实现。如Homer考察工作时间永久性缩减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作用[6]。Hamberger通过对助人行业工作者时间管理倾向的考察总结了积极应对对于工作应激和倦怠具有作用[7]。aslash就是从实践和理论两个不同角度对职业倦怠施加干预。无疑,对职业倦怠加以干预不仅存在着理论上的种种障碍,而且要求研究者在掌握理论同时,有必备的实践条件,如被试、资金等作保证。这无疑为职业倦怠的干预实施和外在推广带来了困难。    (四)国内职

4、业倦怠干预研究还有待深入  随着整合性研究开始出现,职业倦怠干预日益得到重视。尤其以欧美国家最为明显。2000年的ClinicalPsychology杂志出版了一期专刊,专门讨论倦怠的干预与治疗问题。而总观我国有关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我国职业倦怠研究相对滞后,很少见到有关职业倦怠干预的研究。诚然,人类的心灵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文化历史的产物[22]。必须承认东西方在制度、文化、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在注重差异性的同时,要求国内研究者充分利用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本土化特点,加大研究力度。    三、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趋势    从上述对职业倦怠干预的现状的介

5、绍和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个体干预还是组织干预都应该考虑到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发展趋势看,加强对职业倦怠的理解,设计有效的干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间架起桥梁,加速职业倦怠干预的本土化研究,结合“以人为本”和“以环境为主”的干预必将成为今后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主流。很多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23],工作要求—控制理论[24],工作价值观—职务特征匹配理论等理论[25]。  笔者试图在Schmidtl994年提出的公共健康模型[26]的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职业倦怠的干预设想。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从更深的层次提出倦怠干预的

6、具体方法、手段和策略,而且试图为今后的干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这一体系化的职业倦怠干预构想包括初级、次级和终极三级防御系统。其中初级防御系统正如注射疫苗防止疾病发生一样,旨在减轻或消除工作场合的压力源,减少引起职业倦怠的状况。次级防御系统正如喷洒消毒水抑制病菌传播一样,旨在帮助个体管理和应对职业倦怠,克服倦怠在行业中的盛行。终极防御系统正如接受药物治疗减轻病痛折磨一样,旨在治疗已被倦怠击垮的个体,减少倦怠已经带来的负性后果。不难发现,各级干预系统都有各自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其中,初级防御系统在于以环境特征为主,通过改变环境防止不良情况发生。而次级和终极防御系统则在

7、于以人为本,通过改变个体或治疗个体对压力的反应从而达到干预的效果。可以说,对于倦怠的预防和干预主要集中于以环境为主的组织策略和以人为本的个体策略相结合。上述设想既可以用于倦怠的危机干预,也可以用于倦怠的预防。在危机干预中,倦怠已是客观现实,而预防则着眼于倦怠发生的可能性。前者中,我们的目标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后者中,我们的目的在于降低未来倦怠的风险并促进个体成长。但不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问题解决的过程都是基本相同的:问题都来源于个体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措施需要把工作环境和个体因素同时联系起来。因此,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以“引导”为主,通过引导来唤

8、起人的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