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

ID:9652474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_第1页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_第2页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_第3页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_第4页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的新进展Ph.DZancongShenPh.DZhangQiang  摘要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剂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本文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1998美国糖尿病协会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约为1.35亿人,到2025年,估计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

2、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由5100万增加到7200万,增加42%;而发展中国家由8400万跃进到2.28亿人,增幅达170%。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5.9%,为此美国每年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上约花费10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状况也不容乐观。1998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25岁至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5%。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胰岛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目前市售胰

3、岛素制剂多数为注射剂,长期的注射会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耐受性,这已经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被长期困扰的问题。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不少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制剂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从而使该类制剂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方便的一种,其病人依从性最好。但由于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在胃肠道内的吸收难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点,因而提高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剂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难题。目前胰岛素口服制

4、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如下几方面:  1.1 微球及毫微球制剂  Ramdas等制备了含有海藻酸的壳聚糖微球[1],包裹胰岛素进行肠道给药,利用海藻酸和壳聚糖的粘附能力增加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Nagareya等[2]利用左右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AS-HG)微球,含4%月桂酸和9%胰岛素(包封率达90%),胰岛素在pH1.2溶液中不释放,而在pH6.8溶液中快速释放。大鼠肠道给药50u/kg,0.5小时后即出现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urdue大学的Loan等[3]将pH敏感性的聚甲基丙烯酸-g-乙二醇的亲水凝胶制成微球,内含胰岛

5、素,在胃酸环境中凝胶并不膨胀,当到达中性或偏碱性环境的小肠后,凝胶微球开始膨胀,胰岛素被释放出来产生降血糖效果。在正常及糖尿病大鼠身上降血糖作用能持续8小时。  1997年Nature杂志发表了Mathlo,载体材料为富马酸-乙交酯-丙交酯的共聚物。该毫微球在肠道中具有较强的粘附力,能进入小肠吸收细胞,同时也能被Peyer结摄取而进入淋巴循环。毫微球能保护胰岛素不受酶的降解,同时增加其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大鼠体内的口服糖耐量实验表明,该制剂(20u给药量)有效地抑制了口服高血糖的形成。  1988年法国学者Damge和Couvreur等人[5]首先将聚氰基丙烯酸

6、烷基酯为材料制备胰岛素毫微囊并获得成功。给予大鼠口服12.5u/kg或50u/kg胰岛素毫微囊,可分别降低血糖水平至50-60%达6-20天,在健康及糖尿病狗身上药效上长达6-8天。关于该制剂长时间的药效作用机理,最近清华大学的郑昌学等[6]通过抗体捕捉实验,认为胰岛素是借助于共价键的作用被牢牢吸附于毫微囊表面,因而产生极慢的释放作用。但是后来Couveur等人[7]却认为在制备毫微囊的过程中,胰岛素其实并没有与氰基丙烯酸异丁酯产生相互作用,也没有被共价结合到毫微囊的表面,而是被包裹在内核的油相。张强等[8]改进了毫微囊的制备方法,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胰岛

7、素的氰基丙烯酸正丁基酯毫微球,药物包封率达到75%左右。该胰岛素毫微球降糖效果维持12小时,比毫微囊的作用要迅速得多,可见毫微囊和毫微球对胰岛素的释放控制有很大差异。  1.2 胰岛素脂质体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成份来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或作用时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Muramatsu等[9]将二棕榈酰磷酯酰胆碱(DPPC)和豆甾醇取代胆固醇制得脂质体,胰岛素的包封率最高达到33%。以80u/kg的剂量口服给予正常大鼠,结果报道给药21小时后以DPPC:豆甾醇(7:4)的组分制备的脂质体的降血糖作用最明显,生物利用度可高达31.6%。Iuc

8、in)。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