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2337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14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4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护理办法,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回顾性总结146例手足患儿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146例患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14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关键词】手足口观察护理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
2、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1]。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途经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l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我科于2011年1月10日至2011年4月10日共收治146例,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146例手足口病患几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3、本组男88例,女58例,年龄最大11岁,最5个月,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疹,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基底部绕有红晕,无痒感。体温37℃~40℃。合并脑炎者12例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所有病人均给予抗炎、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住院时间平均6天。2护理措施2.1消毒隔离。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切接触传染,一旦确诊即将患儿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洁净、温度适宜的房间[2]。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房问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和水泡结痂脱落可解除隔离。患儿用过的物品可用含氯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
4、可在阳光下爆晒。2.2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同时护士在进行输液或抽血穿刺时,要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2.3发热护理。患儿体温多为低热或中等热度,应叮嘱其多饮水,减少衣物。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时测量体温,体温≥38.5℃时,遵医嘱予药物退热或冰袋等物理降温。2.5口腔护理与饮食。口腔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促溃疡面愈合。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l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
5、口腔。对于口腔溃疡症状相对严重者,应根据医嘱适度采取药物治疗。此时,宜给患儿进食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切忌食用冰冷、辛辣、成、酸等刺激性食物。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食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3]。同时多饮温开水,患儿卧床休息一周。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等应引起重视,同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等,及
6、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3预防手足口病是一种多病毒、多传播途径的急性传染病,既可治、可控,又可预防。其预防措施主要在于治疗、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加强幼儿园、学校的预防保健意识和消毒隔离措施。发现患者立即隔离治疗,一般患者居家隔离治疗2周,病情较重者住院隔离治疗。流行期间易感者避免出入公共场异所,勤洗手,玩具餐具定期消毒,不喝生水,勤开窗通风,意患儿的营养休息,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接触史者给予板蓝根冲剂、大青叶合剂等口服,可能有一定预防效果。4讨论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传
7、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临床实践证明,加强消毒隔离和健康教育,能有效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合理有效的口腔皮肤、饮食等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