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1841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战后德国政治“再教育”运动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战后德国政治“再教育”运动及其影响战后德国政治再教育运动及其影响 二战后,西方盟.L.国以永久地消除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为出发点,对西占区德国进行了一场强制性的民主化改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非纳粹化和再教育。前者注重在政治经济上铲除纳粹主义的影响,后者立足于在思想观念上树立西方的民主原则。相比非纳粹化,再教育更具有建设性意义,它要用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去影响、改变德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把德国改造成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1]。再教育政策及其实施,对后来德国的民主政治教育和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文化启蒙的重要意义。一、再教育政策的提出 再教育的概念及政
2、策最早由英国提出。战争期间,英国人对德国人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二战爆发之初,在英国普遍流行一种思想观点,即当前这场战争中,英国不是在与德国人民,而是在与希特勒,与他的邪恶精神以及纳粹制度作战[2](P59)。抱持此种观点,彼时,英国人普遍寄希望于德国人能够自己起而反抗,自发地推翻纳粹统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场战争愈发显露出毫无结束的迹象,尤其是当纳粹对波兰施加的大规模暴行被披露之后,先前区分纳粹分子与德国人民的那条清晰的界限开始在英国人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模糊。1940年2月以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转而趋向重新界定德意志民族。 1941年,罗伯特范西塔特勋爵
3、首次提出了再教育一词。在其发表的《黑色的记录:德国的过去与现在》一文中,范西塔特首倡战后对德国人进行再教育[3](P140)。范西塔特指出,所谓英国不是在与德国人民,而是在与希特勒作战的想法不过是先前英国人的一种幻想。事实上,在过去三代人的时间里,德国人一直在谋求统治世界。因此,当前的这场战争,英国是在与德国的军队作战,而这支军队正是由普通的德国人组成的。故而,所有的德国人都应当对希特勒及纳粹发动的这场战争负责。就未来的和平而言,通过再教育,使德国人在精神上发生根本的变化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其他的方法仅仅从行政和技术方面考虑都不可能是永久的[4](P62)。 范西塔
4、特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发了英国学界对于战后如何处置德国人问题的热烈探讨。1942年,著名学者EH卡尔出版《和平的条件》一书,强烈反对对战败的德国实行惩罚、肢解、永久强制等敌对性质的非理性措施。卡尔将未来欧洲以及世界和平的希望寄托于德国的青年一代。他预言:战败的德国,将呈现一派精神、道德崩溃与全面混乱的局面。基于此,应致力于向德国的青年一代展现新的欧洲重建图景,通过鼓励青年一代的德国人在重建德国和欧洲的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4](P45),促使其彻底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桎梏。 与EH卡尔的温和论调相比较,TH马歇尔的观点显得激进许多。马歇尔针对德国问题提出的解
5、决方案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崭新的德国。由此出发,马歇尔强调,再教育不应孤立地进行,而应成为整个社会和政治重建的一部分。不过,尽管如此,马歇尔并不认为重建德国的职责应由英国来承担。相反,他认为,某种外力施加的再教育不可能成功。德国人自己应承担起对其自身进行再教育的任务[6](P64)。 马歇尔有关外来力量不可能在德国成功推行再教育的论断是当时不少英国人,甚至包括英国官方的普遍共识。但是,反对的一方有力地指出,鉴于一战后德国的冥顽不化以及魏玛共和国的悲剧命运,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质疑德国的民主传统以及基于此传统的德国人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双方争论的结果是,后者逐
6、渐占据了上风。 1944年初,英国外交部起草了关于再教育问题的第一份正式指导纲领,明确表达了决意承担此项责任的意愿,在英国战争与国内事务内阁委员会获得一致通过。7月3日,酝酿已久的再教育草案正式出炉。该草案提出:占领时期,英国对德再教育的首要目标为清除纳粹主义、军国主义以及种族主义的价值观;长期目标则为在德国的教育中,培植大众的民主兴趣,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及宗教自由[7](P69)。 在酝酿、起草再教育草案的同时,英国开始就此问题寻求盟国的支持。美苏对此均无异议。因此,1945年8月,作为占领时期盟国对德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教育被明确地写入了《波茨坦协
7、定》政治原则的部分,即对德国的教育必须实行监督,以彻底消灭纳粹和军国主义的理论,并使民主思想的顺利发展成为可能[5](P509)。 二、再教育政策的实施 1945年5月8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会员罗伯特伯利在泰晤士报发表题为《再教育德国》的文章指出,对德国的再教育是盟国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伯利认为,再教育应致力于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其一,应教育德国人接受政治责任;其二,应通过教育,使德国人重返其自由主义的传统;其三,应教育德国人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尤其是斯拉夫民族、捷克人以及波兰人[9](P83)。 既然盟国的再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德国人,再教育就不能仅仅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