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

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

ID:965174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_第1页
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_第2页
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_第3页
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网络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分析  一、网络文化与反文化  (一)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内涵研究方面,现阶段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以加强互动联系为手段,影响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文化形式。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广义上看,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狭义的网络文化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

2、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第三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他们认为,在信息产业技术方兴未艾的今天,文化的存在形态呈现出新的特征,这种特征从传播载体上来说就是数字化,即以信息化为特征的高容量、高技术的文化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信息的时代文化特征,它的普及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社会现代文化所不能忽视的现象。我们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捷时,更要清楚地看到它的双面效应,要理智对待这种新的文明、文化。  (二)反文化。反文化这个概念是由研究20世纪六十年代青年运动的历史学教授西奥多罗斯扎克在1969年出版的

3、《反文化的诞生:反思技术社会及其年轻人的反叛》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在当时,美国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社会结构的调整,加之冷战的刺激,社会矛盾激起广大青年的反抗情绪。西奥多罗斯扎克在书中把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统称为反文化运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那种激进的反文化运动也越来越少,反文化概念也已经突破了对社会现象的简单描述。对反文化的概念界定与历史作用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解读中,毛志成在《中国反文化概论》中概括的反文化观点被广泛应用。他认为反文化是以反取向思维和行为,切入人类的既成文化和现实

4、文化,以揭示、指控、匡正人类负历史的存在及其逆人类意志和利益的演进趋势,以披露人类文化负价值、负增值、负积累及其施布于人类的灾难为主体职能的一种文化类别。本文中的反文化指一种与主文化相对立,对主文化提出挑战或呈现相反发展趋势的亚文化形态。  二、网络文化中反文化形成原因  (一)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本文由.L.收集整理。网络具有开放性,因此网络上存放的信息是公开的、共享的,任何个体只要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无需登记,就可以接受或者传播各种信息,整个过程可以完全匿名,因此加大了对个体行为控制的难度。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可能迅速通过互联网波及全球。因此,任何

5、未经过滤和选择而承载某种思想观点的信息,一经传播便会辐射到全球各个角落,影响力巨大。这就为网络中不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反文化提供了滋生和蔓延的环境。  (二)政府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中,美国学者莫森指出: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能够支配和控制信息流向。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相比,在基于网络的文化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相对薄弱。网民只要找到相应的网址就能依个人兴趣随心所欲地浏览信息。随着BBS、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每一个公民都享有自由发布信息的自由。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捏造事实,煽动群众,散布不符合本阶级利益的信息,弱化了社会

6、的核心价值体系,助长了反文化的滋生与蔓延。  (三)网络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双向性。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播是双向的。信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在一方接受动态信息时也在对另一方发送者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宽松的环境使交流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当具有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网民用网络交流时,活跃的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可能萌发出积极的、先进的文化,也极可能产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反文化。  (四)西方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渗透。网络创造了一个可以进行全球沟通的便利场所,消除了地理与时空对文化传播的阻碍。当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网民相互交流时,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文化的碰

7、撞与交流,使全球不同文化相互吸引与融合,逐渐趋于一体化,也使全球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更加持久、激烈。在全球互联网中,英文内容的比例达到95%,包括中文在内的其他语系只占2%。语言上的霸权地位使西方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网上处于主导地位。一些国家趁机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通过在网络上宣扬本国的准则、制度、经济文化等,改变本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进而产生亲近感与信任感,逐渐接受并敬仰他国的价值观。这种手段极大地动摇了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有碍于我们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碍于我们形成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有碍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与

8、规范。  三、遏制网络文化中反文化现象蔓延的对策  (一)全面提升网民素质,自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