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ID:9650264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1页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2页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一些作文教师上课前缺少充分准备,随心所欲给学生出一道题目让学生去写,根本不考虑学生作文训练的计划和目标。学生对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茫然不知。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作文教学的全局观念,要根据训练目标、意图及要求,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本次训练的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自觉地向老师所要求的目标努力。教师确定目标要根据教学大刚的要求,结合语文课教学,按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层级设定。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出一定的坡度,同一类文体的训练,教师也要精心设计目标,要由易到难的去梯度训练。其次,制定的目标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估测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这

2、样那样的问题,以便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目标明确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不至于走弯路,茫然无从,每达到一个目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达标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2、作文命题方法多样,让学生广大参与:作文命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命题方法,使命题切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命题时可由教师统一命题;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命题;可由教师划定一个大范围,由学生自由命题;也可由教师向学生布置命题任务,从学生的命题中选择出几道供学生再选择。无论何种命题都要按大纲要求和语文教学计划、单元训练紧密结合,按不同体裁和不同题型,抓好单元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如同豋

3、山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刘勰说;“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体无方”。我们教学生写作,首先是帮助他们把握各种文体的常规,然后再教他们灵活变通,还要让他们懂得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减少教师的指手画脚。要针对学生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薄弱点、写作材料贫乏,为了应付作业常写出一些敷衍塞责之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写身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心里想说的话,想叙的事。学生的思想感情一旦投入,有生活有体会,他们的作文内容也就丰富了。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构思,思路开阔,联想丰富,发散思维得到发挥,写作兴趣大大增强。倘若教师在命题、体裁、内容

4、诸方面限制太死,画地为牢,越俎代庖,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压抑,那么他们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缺少生机了。3、积极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按照“大纲”要求,除了学好教材中的课文之外,教师可预先精选范文,让学生反复诵读,揣摩其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中学生应掌握的文体主要有四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自不待言。其他文体也有其基本要求。比如议论文的写法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的,这样就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了这种结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入格”,就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合理地谋篇

5、布局,严谨地构思引文。写法明晰以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动脑筋,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力争以“导学”促“达标”。不少的作文课,通常是学生习作,教师旁观。其实,在指导学生作文的同时,教师写“下水文”,激励引导学生去写,会收到更好地效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是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就教师而言,“下水”尝试不仅与学生沟通了感情,而且能品尝到训练的甘苦,真切地体会到本次训练的困惑所在,以便把握问题的关键,对学生的指导会更具体有效。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摒弃惰性,精心修改

6、学生修改文章,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自我测评的好方法。修改时要求学生重温此次习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当堂进行自改或者互改,对一般习作大幅度修改,乃至重作;优秀习作则进一步加工润色,精益求精,锦上添花。教师对学生的批改要巡回指导并及时检查验收;根据不同情况可分类指导,个别帮助。修改方法要灵活多样,采用教师批改和学生互批互改交替进行,也可选择适当时机,对某次作文或某篇作文精雕细补,反复修改,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修辞、语法等角度讨论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提倡写一篇是一篇,写一次有一次的提高,写一篇有一篇的收获。交流评议,互促互进学生习作初稿拟定以

7、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结合各自的写作实际,在课上或课下做双向交流。及时准确地反馈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信息,然后推选出合乎这次写作要求,最能体现训练意图的目标的优秀习作与具有典型性失误的习作各一组,师生讨论,对比剖析,品评优劣。这样的讲评改变常见的讲评作文由教师唱主角的做法,活跃了讲评气氛,调动了学生参评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讲评的积极性。通过讲评,学生会进一步认定与目标间的距离,从而起到目标教学中“反馈矫正”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