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4909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研究 摘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性是新形势下农民的基本特征,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基本区别。从人的主体性的涵义及特点,回顾了我国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扩大县域农业发展自主权、保障农民参政的主体权利、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五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农民自主性的对策问题。 关键词:主体性;农民;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主体性发挥得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研究农民的主体性问题,就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 一、人
2、的主体性的涵义及特点 (一)主体性的涵义 人的主体性是以人性为基础的,但它不是人性的一般表现,而是具体的人性在具体的主客体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特指人在建立和推进一定的对象关系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地位、作用,它体现着人性的精华,即人的自主、主动、自由、有目的的活动和特性。 (二)主体性的特点 1.主体自身结构的规定性 作为个体性的个人、群体,其主体性更主要表现为他们各自的特殊规定性。如何使农民成为农业生产活动主体的特殊规定性,是由农民所特有的社会职责和业务素质所决定的。 2.主体在于客体关系中的“为我”倾向 “为我”依主体层次不同,有人类之我、社会之我、国家民族之我、
3、集团之我以及个人之我。“为我”是一切主体活动的实质目的。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是为了农民的自身利益。 3.主体的自为性 承认并确立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各种活动必然是自为的。农民就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首动者;农民要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农村现实;通过实践与认识中的独立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事实上的主体。 4.主体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主体活动以自律为主,在自律中反映和遵循他律。农民自律的能力和方法,是在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淀起来的。 二、中国农民主体性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以牺牲农民自主性作为代价的 从19
4、50年到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当时的经营方式是小农家庭经营制度。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家开始实施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经济的封锁,所需资金只能来自农业剩余,所以中国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就转向了内部,转向了农业和农民。1953年,国家开始对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用较低的成本把农民和农业的剩余价值转移到国家工业化体系里面来。中国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组织化控制农产品(工业的原料)实现的,是以牺牲农民自主性作为代价的。1958年的高级社、人民公社,是我国政治经
5、济高度集权发展的产物。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农业生产关系的简单变革,不仅没有将农业生产力解放出来,反而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 (二)1978—1988年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以农民主体性回归为特征的 中国的农民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主体性。从分田单干到多种经营,到发展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找回主体权利。1982年,农村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农民获得了“分田单干”的主体权利——“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在这种分配原则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很快就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难题,并有了剩余农产品和资金积累。农民开始在集体土地上兴办非农产业,于
6、是,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如当时很有影响的周家庄公社、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等。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农民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形成了内循环的经济发展结果——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但1988年后,农民的主体性再次被削弱。农民对土地的自主权受到了限制,国家土地政策急剧转变,农民不能再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土地资本化收益。因为没有资金,农村的乡镇企业开始衰落、萎缩,农民负担再度加重,农民的生活水平开始急剧下降。 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什么时候农民获得了主体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
7、活就会提高;什么时候农民丧失了主体性,即使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也不会提高,甚至会倒退。 三、实现农民主体性的对策研究 (一)唤醒农民主体意识——实现农民主体性的关键 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民了解新农村建设是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改革成果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才是最终的受益者,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推动者,是真正主体。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这是中国农民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发展农村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